“土坑酸菜”事件预计影响13万人的生计

时间:2022-03-26 作者:Gourmand 信息资讯

自3.15过后,土坑酸菜的事件还在不断发酵,那有多少人会受到影响呢?以下是品读360网和大家分享的“土坑酸菜”事件预计影响13万人的生计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土坑酸菜”事件预计影响13万人的生计

“土坑酸菜”事件的发生,对华容的芥菜行业来说算是“灭顶之灾”。华容县,是国内最大的芥菜种植产区,85%的酸菜原料出自此地。小小的芥菜,撑起80亿元产值,供养超过13万华容人的生计。一夜之间,行业陷入停顿,农户的芥菜也发愁销路,种植大户的损失可能超过百万元。我们实地探访风波之下的芥菜小镇,想了解“土坑酸菜”的背后,是怎样的乡村商业生态,以及被意外冲击的普通人经历了什么。

意外冲击小镇

60岁的菜农毛木先展示他的手机,一个被存为“广东老板”的号码,在3月16日10点46分拨出去,再也没有回音。他后知后觉,这位正月十二过来采购的“广东老板”,应是暗访的记者。他那天和“老板”交谈的场景出现在央视3·15晚会上。

扔在菜上的烟头、被套鞋踩过的泥糊糊的菜叶,土坑里腌制的芥菜被曝光之后,卫生状况令人担心。之后,康师傅立即取消当地龙头加工企业插旗菜业的供应商资格。有人把这次冲击,称为“行业的灭顶之灾”。

2022年3月18日在华容县插旗镇注北村二组,一条小街挤着两家小超市,小巷从头走到尾只要1分钟,三轮摩的、土狗在这里停留,一切都是最普通的农村街区的面貌。过去超市周围聚集着打牌的村民,这几天菜农都来这里碰头通气,为芥菜的销路发愁。

在事件的发源地,只有3万多人的插旗镇,有人承包田种芥菜,有人帮种植大户种菜、收割,还有人在县里几家加工厂上班——一个插旗镇人的交际圈里总能找到一个依芥菜为生的人。这个小镇也是华容县芥菜产量最大的地方。

正常情况下,芥菜在二三月份收割,如今已进入尾声。田里只剩黄老的或是伴着野草生长的芥菜。挖机进了大部分田里,重新松土,为接下来种豆角或黄豆做准备。在每一片芥菜田旁,都有一个2米乘以1.5米的土坑,坑里盖着薄膜,芥菜上面铺好土,等再过两三个月挖开土坑,芥菜就会被销往各地。

在全国酸菜市场上,除上海、广东、四川和重庆有少量本地产品外,全国约85%的酸菜原料源自华容的芥菜。

如今,行情急转直下。七八位农户凑在一起议论:“全部真金白银砸进去,菜压在土里,到了3月一定要出,不出就会烂啊。”

有人说得“眼泪吧嗒的”。很多人从银行贷了款,且正好今年的芥菜基本还在土坑里没来得及发货。一位大户说有一车货3月15日发到福建,白天发出去还没有出新闻,到了3月16日被退回来。一车大概是价值3万块的芥菜,现在也不知道储存在哪里好。

毛木先也发愁,两天里他不断回拨“广东老板”,但对方已经关机。想到自己的30亩荠菜,将近2万元的亏口,他声调高起来,“这个损失不是一般的损失”。

“广东老板”说是从佛山那边来,有一个像插旗菜业那样的厂,他只说让毛木先把质量搞好,一斤菜出8毛钱来收。“出价8毛,我们当地还没有这个价啊。”毛木先回忆起这一段眼里还是露出兴奋,加工过的芥菜最多5毛一斤,当时很多疑虑也都被这个无法拒绝的价格遮盖了,比如对方也没说出厂里有多少人,问需不需要二次发酵也答不上来。

徐志辉听毛木先讲“广东老板”的故事,苦笑起来。在插旗镇,若从摩的司机那里打听谁是这里的芥菜大户,徐志辉这个名字绕不开。他是村里少见的80后,皮肤晒得黝黑,身形瘦长精干,勤快也是他的标签之一。他每天早上七八点就去田里,晚上回家一躺就睡着。他承包了450亩田,请了上百位工人,每年得从农业银行贷款50万元才能维持生产。他算了一笔账,每亩地的成本是2400元,包括种子、人工等等,如果这些芥菜销不出去,至少有108万元的损失。

“芥菜对华容的特殊性”

3月18日这一天,徐志辉忙了一上午,去乡政府开会,还配合芥菜取样,以及在各种文件上签字。

事件对当地政府的震动也很大。4名相关负责人因此被免职、停职。插旗菜业等32家相关企业都已关停,被要求“整改”。

这样的震动不难被理解。在华容县,芥菜的地位特殊,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华容县芥菜种植面积在2021年达到24万亩,年产值80多亿元。当地有39家企业在加工芥菜,超过13万人从事跟芥菜有关的工作。

在华容县三封寺镇,还设有专门的“华容芥菜产业园”,当地政府还为此投资10.5亿元。这对一个中部县城来说,投入不小。

产业园1公里处开始,路灯上挂着吉祥物——一个肥胖胖的芥菜上有张笑脸。芥菜田也被画成一幅画,涂在民房上。产业园的墙上印着“芥菜飘香,食品安全要谨记”。招聘广告上写着,35-55岁的女工,能拿到3200元到5000元的工资,这和县城公务员的工资差不多。

华容人试图从各个角落挖尽芥菜与华容的关联。县政协委员罗先祥在2016年提过一个提案,希望把芥菜读作“嘎”菜,并查到《康熙字典》里有这样的发音,他认为,这是出于华容市民对芥菜的喜爱,希望能从读音上展示芥菜对华容的独特性。

对于一个县城来说,能挖掘出一样占据市场优势的资源,非常不易。除去被记入历史的“华容道”,芥菜是华容最出名的风物。当地也想物尽其用,把芥菜产业做大。在2017年,华容县还做了一份《华容县芥菜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计划在5年投资16亿元,把芥菜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

出生在华容的蔡民远观察芥菜产业多年,他解释了芥菜为何会成为自然对华容的馈赠。在洞庭湖区,土地被形容为“大肥大水”——土壤翻出来是黑色,和南方砖红壤肥力大不一样。在华容有“垸”(湖泊地带挡水围合的堤圩)这样的地理结构,过去有农民在垸里种菜,之所以冒着被洞庭湖水冲垮的风险,最不能割舍的是那点神奇的肥力。而这样的土壤最适合芥菜,这点在插旗镇在菜田里得到证实——一颗芥菜抱在怀里有2岁小孩那么重。

华容县插旗镇、三峰寺镇等等几个乡镇,都是缀在洞庭湖四周的幸运儿。旁边的湘阴县、监利县都没种芥菜,大多是种油菜,而一季芥菜的收入要多过油菜。

徐志辉也是因为芥菜从广东回到老家。他和妻子一起把周围农户闲置的田拢起来,套种芥菜和黄豆,慢慢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菜大户。他回家是在2008年,也是连续亏损的统一集团决定精简品类,将在四川地区颇受欢迎的老坛酸菜面作为主打全国市场的单品的那一年。统一找到插旗菜业有限公司代工酸菜包,后者一包能赚1毛钱。

在蔡民远看来,在农产品里,这样的利润在国内已经算很高。当时的土坑芥菜2毛钱一斤,还是半成品,而一个料包才50克,就能有1毛的利润。

在徐志辉的印象里,芥菜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是统一进入华容之后,康师傅也跟进过来定制酸菜包,还从四川高薪请来配料师傅。白天徐志辉在地里忙一天,看着工人砍菜、腌菜,晚上的夜宵就是一桶老坛酸菜面。

和统一、康师傅这些大品牌合作后,插旗菜业成为当地酸菜业的领头。很快,四川、广东、福建等地的厂家都知道买酸菜要来华容。“华容芥菜”的名号也打响了,品牌在2017年被估值为8.77亿元。

蔡民远回忆起插旗菜业的发家史,认为这家公司一路以来太顺遂,几次赶上好机遇,几乎没有遇过困难。在被3·15晚会曝光前,插旗菜业是华容县有望上市的公司之一。“多年来这么好的销售形势,幸福来得太

...
《“土坑酸菜”事件预计影响13万人的生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