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事迹材料对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也是有帮助的,在如今的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到事迹材料的机会越来越多,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师先进事迹材料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篇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老师知道教师职业吃得是一碗良心饭,教育任重而道远。勤教学、苦钻研,不图名利,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教育教学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自2009年8月工作至今,范淑清老师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业务上她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具体表现如下:
一、努力学习政治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在工作中,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她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她本着学校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学校的利益信念,是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
二、认真钻研业务、爱岗敬业。
范淑清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与年轻教师反复探究钻研。2011年12月,她在长炼学校初中教师教学技能三项(讲课、说课、教学反思)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12年岳阳市"金鹗奖"教师教学竞赛市直复赛中,荣获说课一等奖;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参加的南湖新区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南湖新区中小学首届"求索杯"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同时她也不断在各个方面努力,积极参加学校微型课竞赛和教师读书比赛,荣获学校二等奖;2016年积极参加南湖新区教育系统首届"求索杯"文化艺术节活动,在文艺节目展演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被南湖新区教育文体科技局评为优秀教师。
范淑清老师深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她积极撰写论文,其中《教法与学法双向作用的探讨》、《勾股定理》的教学反思、《以数学学学习原则为基础的数学教学评价》荣获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从学校角度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荣获湖南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此外,范老师参与申报并立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她对工作的热情,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她和学生一起开展数学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她的学生王子心在2010年举行的第六届"飞扬杯"全国中学生数学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胡哲伦同学荣获三等奖的好成绩,范淑清老师荣获优秀辅导奖。
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范淑清老师对学生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怀体贴。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多方面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她还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从多方面给予他们以温暖的关怀。
四、加强与课任教师和协作,搞好班级管理。
参加工作以来,她担任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她注重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协同任课老师做好学生工作。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也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保障,让家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在2010—2011学年度被长炼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在2011—2012、2012—2013学年度连续评为"优秀班主任"。范老师在2015年度获得"岳阳市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的荣誉称号,在2015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2016年被评为校级师德标兵。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篇2
xx,xx区第五小学教师,20xx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自参加工作以来,已担任班主任工作10年,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甘为人梯,尽职尽责,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毕业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依稀还记得初为人师时的激动和喜悦。
一、初为人师,立志从教。
20xx年9月份,孙老师考上了准格尔旗的特岗教师。怀揣着憧憬和希望,他被分到了处于乡村的准格尔旗第三中学,开始了执教的生涯。乡村的孩子们,单纯,勤奋,好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间,总有一些孩子围绕在他的身旁,与他探讨一些书中的问题,望着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他耐心地为之答疑解惑。圣诞节前夕,班里的几个孩子,为他送去了平安果,让初为人师的他,感动良久,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立志从教的志向,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是他不懈地追求目标。
二、小组管理,凝心聚力。
20xx年5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xx区的正式老师,分到了五小,转眼已有11个年头。在这期间,他努力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利用闲暇之余攻读专业书籍,在管理班级方面,他学习借鉴魏书生班级管理经验,依照班规管理班级,班规的制定也是由全班学生商量制定,这样的班规,更利于学生执行,同时充分利用学本的理念,他把全班分为12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位收作业的组长,一位纪律组长,一位卫生组长,一位文明礼仪组长,秉承“组内人人有事做”的观念,让组内各成员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了使各小组都能进步,他采取加减分的规则,只要这一小组在某方面表现好,他就要给这组加一分,某一方面表现较差,就要扣一分,小组的某一个同学表现特别出色,他就要给这组加一分,小组的某一个同学违反了班规,这一组也将会被扣掉一分。可以说:小组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星期要评选一次总分前三名的优胜组,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品的设置上也丰富多样,例如:免去小组学生当日的家庭作业,一星期不用值日,颁发奖状或奖品等。这样的规则更有利于形成组与组之间激烈地竞争,因获得一分,小组齐欢呼,因丢掉一分,大家共检讨,小组因某个同学获得一分,组内其他学生向其投来羡慕的目光,因某个同学丢掉一分,遭到组内成员的一致谴责。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辱感逐渐形成,这对于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尤为重要。
三、点滴关爱,春风化雨。
对于班里的学困生,他更是给予更多的关爱,在课上,鼓励其积极发言,树立其信心。每当课后服务时间,他都会对班里的学困生给予作业方面的指导,辅助其更好地完成家庭作业。班里的个别学困生,对于作文无从下笔,于是,他抽课余时间从谋篇布局,选材,文章的详略方面给予其点拨,对于每星期的日记,该如何动笔,他也都会对其进行细致的点拨和指导。慢慢的,这几个孩子对习作不再那么讨厌和惧怕,他发现他们的习作水平逐渐提高了,由刚开始的100多字,能写到300多字,虽然文章的优美词句几乎没有,但能抓住重点,也基本能做到文从字顺。在学困生身上,他倾注了更多的耐心,绝不放弃任何一位学困生,他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花,一开始就会灿烂地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只要你俯下身来看孩子,静下心来教孩子,他们的花期一定会不期而遇。
四、潜心耕耘,收获硕果。
孙老师就是这样,牢记踏入教师行业的初心和目标,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十多年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20xx年7月在《新课程学习》期刊上发表论文《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20xx年3月获xx区教育系统春节元宵节春联半联征对比赛三等奖;20xx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