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刷到了上海火灾救人的外贸小哥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消息吧。以下是品读360网和大家分享的上海石化火灾疏散围观者的外卖小哥曾是企业副总,火灾消防心得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对话上海石化火灾“喊话”骑手俞杰:我从民企副总到外卖员
原创 谭丽平 中国企业家杂志
“你看别人干嘛,自己活的开心就行了,通过劳动赚钱不丢人。”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谭丽平
上海石化的火灾过后,很多人认识了骑手俞杰。
6月18日凌晨4点左右,上海石化位于上海金山区的一座化工厂发生火情,伴随着巨响,黑色浓烟涌上天空,周边的围观群众不断向火灾现场聚拢。听到爆炸巨响,住在附近的俞杰也闻声赶了过来,他看到此情景,焦急地朝人群大喊——“赶紧走,带家里人赶紧走!”
俞杰学的专业是化学工艺与工程,他判断,化工厂爆炸很有可能会形成连续爆炸,他希望通过呐喊疏散人群。
他这些努力呼喊疏散人群的行为,被网友制作成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对此,俞杰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呐喊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不值一提。目前,外卖平台为他申请先锋骑手荣誉称号及奖励,以鼓励他在危难时刻帮助别人的行为。
感动之余,人们发现,让故事变得更丰富的是,俞杰此前还是一家小型民营企业的副总。副总转行当起了全职外卖骑手,这在外界看来足以令人脑补各种画面。
对于网上的争议,俞杰认为人要活出自己,“你看别人干吗,自己活的开心就行了,通过劳动赚钱不丢人。”
之后的两天内,他每天都会收到十几个陌生人的好友添加邀请,还有很多人在他的社交账号评论区留言,问他:“外卖该怎么跑,能不能带上我”“跑外卖是啥感觉”……
面对数千条信息,俞杰表示他不可能一一回复。慢慢地,他发现这些想跑外卖的人里,很多人有全职工作,他们想通过兼职为家庭或为自己日常开销增加一点收入。也有暂时没有工作想先做着看的,“对于失业的人来说,跑外卖总比每天在家打游戏,搓麻将强吧。”
俞杰也是从兼职跑外卖做起来的,现在兼职跑外卖的人越来越多,俞杰建了个五十来人的骑手互助群。
自2006年从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毕业后,俞杰首先在德国的拜耳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当了7年技术员——用半年培训,之后6年半时间在一个化学实验室里负责分析实验。
2013年,在他27岁时,通过朋友介绍,转行做起了酒店业。之后担任过杭州多家酒店的总经理。在酒店业摸爬滚打又7年后的2020年5月,随着疫情的暴发,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上海,担任上海堰康实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直到2021年12月,他辞职当起了全职骑手。
他也曾管理过数百人,年薪达30多万元。如今,俞杰告诉《中国企业家》,从6月2号开始,尽管每周七天他都在跑,但算下来的话,“那天看了一眼,收入四十九块九毛,平均每天50元左右吧”。这也是因为,他同时在做一些其他的事,每天跑外卖的时间不是很多。
在今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他曾做过40天的“公益跑腿”工作,现在也同时在做些公益宣传的直播。这次火出圈后,虽然他的直播暂停了两天,但他觉得“那条喊大家跑的视频,至少起到了普及作用——看到爆炸不要原地逗留”。
现年35岁的俞杰还未婚单身,现在也很少相亲。之前相亲时,他会坦诚自己只是一名外卖员。他向记者坦言,希望能找到一位有共同语言的对象。
以下是《中国企业家》与俞杰的对话内容:
《中国企业家》:网上流传了一条你在桥上大声呼喊、劝离人群的视频,化工厂出事后,你做了什么?
俞杰:6月18号凌晨四点多,我还在熟睡中,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我以为是打雷。直到第三声巨响传来,我一下子就惊醒了,同时明显感觉到房子有点抖动,像冲击波带来的那种震动。我以前是化工专业的,所以我初步判断会不会是附近的石化厂爆炸了?赶紧拉开窗帘,看到火光四射,浓烟四滚,伴随着燃烧的声音,有点像下雨。但当时也判断不了位置,也并不清楚是小微企业还是石化厂,于是我先打了119,打不通,当时应该是很多人都在打。我又想能不能帮上什么忙,便赶紧穿好衣服骑上电动车就过去了。
骑了一公里左右到达了一个路口,就能很清楚看到确实是石化厂,当时我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个厂区非常大,那边有炼油部、有汽油、有球罐,一旦蔓延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我看到外面人很多,不远处有一座桥。当时很担心一位在石化厂工作的朋友,和他太太通过电话之后,4点35分左右,我来到了那座桥上,看清楚了情况,也看到了很多围观的人。我当时就觉得情况不对,这么多人在,如果发生爆炸,冲击波可以直接打过来,没有建筑物可以躲,因为桥上前后都很空旷。离石化厂的直线距离,可能也就差不多在三公里左右。
我当时非常着急,因为知道这个风险系数,又看到这么多人在,就有了一个本能的反应,大喊让大家散开,赶紧走赶紧跑。我是这个专业,也在化工企业工作过多年,接受过相关培训,知道这些相关知识,所以当时很着急。
我刚开始喊时大家都还有点懵,直到有个穿白色衣服的人很灵敏,听到我在喊,骑着电动车就跑,起了一个带头作用,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跑了。还是有一些效果,但我当时做的也不够好,在桥的另一端,也有很多人,我应该再骑车过去,也喊住一圈,但可能当时自己也有些害怕,我在桥上大概呆了两三分钟。
我觉得可能有点化工知识的人,肯定也会这样去做,只是碰巧是我去做了,我做的也不够完美。只是一点小小的举动,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宣传,说实话觉得其实也没多大的必要。
《中国企业家》:看到网上有消息说您之前是民营化工企业的副总?
俞杰:是实体民营企业,不是化工行业,不涉及到化工的。
我看到评论里有很多人猜测,包括我的学历。我是2006年从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毕业的,所以是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学的也是化学工艺,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同时,我参加了成人高考,考上了同济大学继续学院,专业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作也与此相关,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的一家外资化工企业(拜耳材料科技),当化学分析实验室的技术员,在那工作了7年。
但我的学士学位要求学5年半,我学了近3年,后来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想着学历暂时能不能再放放,然后学历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后面我就向学校申请了休学。所以说本科到现在也没拿到。我在视频中说是化工专业毕业,可能让人家误解以为我是哪所高校毕业的,这一点需要澄清一下。
2013年下半年,我在拜耳工作了7年后,由于对服务行业比较感兴趣,就在杭州开始学做酒店管理。我是从酒店前台开始做起的,因为要了解酒店整体的入住情况,包括接待,从前台开始做起会更好。因为当时也是有朋友介绍的,我学的比较快,一个月后就升到了值班经理。
再之后,我通过应聘,去了另一家酒店担任总经理,最多时同时担任了5家酒店的总经理。在酒店业的7年时间里,我的最高年薪达30多万元,在当时圈子也算小有名气。
到了2020年,因为疫情暴发,我父母身体当时有点欠佳,我是家里的独生子。我常年做酒店管理,一直很忙,然后又经历了疫情,突然有了感触,意识到了回去陪伴家人的重要性。
我也进行了思想斗争,挣扎了很久。当时自己也没有对象,没有说一定要定居杭州,后面我就辞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我爸也要住院,我回去后就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