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的疫情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常态化核酸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品读360网和大家分享的多地对常态化核酸检测作出动态调整,采核酸检测心得体会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梳理发现,6月21日起,多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调整了核酸检测的周期,检测周期从三天一检延长到五天一检,有的则暂停常态化检测。
核酸检测。查冠琳摄
湖北武汉:从“三天一检”调整为“五天一检”
据长江日报,自6月22日起,武汉市民群众进入社区、学校、单位等各类公共场所,须提供五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核酸已采样信息。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当前湖北省疫情防控形势,现将‘三天一检’调整为‘五天一检’”。应检未检人员健康码赋予灰码管理,完成核酸采样后半小时可自动转码。
安徽合肥:暂停七天一次常态化核酸检测
安徽六安:取消“五天一轮”的日常核酸检测
6月22日,六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知,即日起取消“五天一轮”的日常核酸检测,取消弹窗提示、赋黄码;适当保留人员聚集场所核酸采样点,满足群众“愿检尽检”需求。
对于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中,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重点科室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冷链、外卖从业人员、养老工作人员、隔离点工作人员等一线从业人员实行3天1检。
安徽淮南:5天1轮的核酸检测暂停
据淮南市人民政府官网,淮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6月21日发布通告,鉴于淮南市目前全域为低风险地区,原定每5天1轮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暂停。
上海:多家医院核酸证明有效期延长至72小时
6月21日,上海新华医院、华山医院、上海十院、曙光医院等多家医院发布公告,门诊就诊患者及其家属可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自采样时间计算)或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就诊(可自带抗原包在入口检测点完成)。此前,上海大部分医疗机构门诊需要患者及陪同家属凭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就诊。
采核酸检测心得体会1
做好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重要指标,要进一步降低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防患于未然,就需要通过核酸检测的方式,把潜在的风险排除掉。按照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对重点人群实行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的要求,各地着力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核酸检测量大幅度增长,效率明显提升。对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既保障了这些重点人群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风险。
把关核酸检测一线的质量。核酸检测是为了更好地排除风险,既需要在数量上不断增加,更需要保障质量,确保每一个经过核酸检测的人都是经得住考验的,才能让人民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要求开展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加强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对进行核酸检测的实验室更需要严格把关控制,从源头上保障核酸检测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才能够提升核酸检测的精准度。
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覆盖面。要彻底消除潜在的新冠肺炎病毒的风险,就需要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的覆盖面,在范围上不断延伸,才能确保更多人的安全,打造一个更安全的中国。程度降低风险。各地要加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核酸检测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覆盖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处理和检测等各个环节,限度减少产生假阴性的因素。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的覆盖面,是用科学的方式让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担忧,让我们更自由、更放心地走在大街小巷。
采核酸检测心得体会2
截至20xx年7月31日,全国已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65281.9万剂次。亿万国人“撸起袖子”的举措,就是对疫情防控的支援。当然,16多亿剂次的接种数量还只是一个“在路上”的状态,我们依然需要按下“快进键”,让疫苗接种工作覆盖更多的人群,从而产生真正的人群免疫屏障。
疫情防控,对于时间点的认知和掌握尤其重要。当前正值暑期,人员外出流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从最后的流调情况来看,“人口流动”确实增加了疫情的不可控性。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冠病毒是看不见的狡猾敌人,我们必须绷紧科学防控这根弦,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和盲目乐观。
当前,全国多地已发布紧急提醒或紧急通知,建议居民“非必要不出省、不离市”,就是尽量减少人口流动的善意提醒。任何时候都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凡事都要未雨绸缪。譬如,作为国人出行首选的铁路,每天组织专人对各火车站及列车车厢,实行严格的消毒、卫生保洁措施,在出入站口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切实保障广大旅客的出行平安。事实已经证明,唯有做到不留死角的联防联控,才能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落实首诊负责制、严格重点场所的消杀和管理、加强网格化管理、持续发布健康提醒、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到最后胜利成果是否牢固。许达哲在全省市州委书记、市州长视频会议上强调,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实工作作风、更大工作力度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切实让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杜绝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就一定能控制住疫情,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