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优质5篇

时间:2024-04-25 作者:Mute 信息资讯

优秀的事迹材料,人们可以了解到伟人和英雄的崇高品质和崇高追求,写事迹材料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人在过去的努力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优质5篇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篇1

叶嘉莹说自己“好为人师”,因为急于把自己所知道的诗词里的好处告诉别人。

她阅读涉猎广泛。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心理学的,经典的、畅销的,她都看。

受聘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20年间,叶嘉莹几乎每天开车经过西南海边大道。大道右边是高高的森林,左边是住宅区,越过住宅区,是广阔无边的太平洋。退休之后,只要从中国讲学回来,她仍每天风雨无阻地在这条路上往返,去亚洲图书馆看书、研究、撰写新的论著。除了午饭时分到休息室吃自带的三明治和水果,她要待到图书馆关门才离开。

她在海外查着英文字典教书,英文提高了,就去听西方人的课,借西方文学理论的书。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中有的说法与中国传统诗论有暗合之处。

叶嘉莹指出:中国传统文论,需要以西方的新理论来补足和扩展。

她讲心与物相感的关系,是中国传统诗词的“比兴”,是西方现象学所说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她讲秦观填词的用字和内心的敏锐时,提出希利斯·米勒的观点——不管小说的内容有多少不同,他总能在不同故事、情节和风格之中,找到作者的本源。她因此解释用词源于“真正心灵情感的本质”。

谈到温庭筠的《菩萨蛮》,一句“懒起画蛾眉”,她讲杜荀鹤和杜甫的诗,也用西方学符号学的观点解释:“蛾眉”就是联想轴上的一个语码。因为“照镜画眉来做托喻,在中国文学已经形成一个传统。可以唤起我们的联想。你一看蛾眉,就能想到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想到李商隐《无题》里的‘长眉已能画’。”

近些年,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本科时读英文专业,然后去国外学西方理论。回国后,将这些理论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文化上。她觉得这不可取,必须先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理论是荃,目的在鱼。”

她创造了一个名词“弱德之美”,诠释中国古典诗词美感特质的本质性。她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篇2

沈忠芳(1934年8月24日-),出生于上海市,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弹技术专家,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

沈忠芳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车载红缨五号超低空防空武器系统试验样车、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b6系列武器系统等研发、指挥工作。其技术成果曾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3月4日,入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

早年与教育经历

沈忠芳于1934年8月24日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家英资造船厂的职员,母亲在纱厂做工。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沈忠芳跟随家人舍家逃难,度过了辗转流离的两年。1939年归来时,家已经成了一片废墟。父亲把家人安顿好后,便把不满6岁的沈忠芳送到了上海启明小学读书。两年之后,沈忠芳随家搬迁,转学到一家私塾。在上海包斯高中学度过了中学时代,接受了六年教会学校的教育。

1953年高中毕业时,沈忠芳选择报考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机设计专业。当年10月,沈忠芳正式入学。大四时,学校成立了火箭导弹专业,经过了政治背景、学习成绩的层层选拔,沈忠芳顺利转入这个专业。

工作与科研经历

1958年10月,大学毕业的沈忠芳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今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中队工作,历任技术员、研究室主任、26所副所长、四部副主任、二院科技委副主任、二院副院长及型号总师、总指挥等职务。期间,沈忠芳和同事攻坚克难,从仿制到定型,终于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型号的地空导弹“红旗一号”。紧接着,沈忠芳又参与了“红旗二号”的自主研制。

1960年9月28日,沈忠芳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至1979年,沈忠芳负责的型号成功完成4次飞行试验考核,其中有8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沈忠芳于1992年1月任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1993年1月任b610总指挥,1996年10月任b611总指挥。76岁时,沈忠芳自愿离开工作岗位。

正式揭秘

2024年4月2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正式发布公开出版的《导弹人生》一书,首度向全社会公开十二位此前隐姓埋名的中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沈忠芳在列。

成就与影响

沈忠芳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车载红缨五号超低空防空武器系统试验样车、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b6系列武器系统等研发、指挥工作。在第一代防空导弹的研制中,沈忠芳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在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成果被后续的型号广泛应用。在中低空防空导弹的早期研制中,沈忠芳又最先倡导采用新体制。

其技术成果曾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改进后的系列产品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4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实采访节目《吾家吾国》讲述了沈忠芳的事迹。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沈忠芳的颁奖辞为: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这一代人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这一代人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你们的传奇,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篇3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篇4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英雄,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心中的那位英雄,就是被称为“亚洲飞人”的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苏炳添。

苏炳添的成绩举世瞩目:20_年8月26日的雅加达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20_年2月21日凌晨举行的20_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中跑出6秒49的成绩夺得冠军……那赛场上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奔向前的他也因此获得了“亚洲飞人”的称号。

当我们惊羡苏炳添这些惊人成绩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些成绩的背后浸透了苏炳添奋斗的泪泉

...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优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