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里,大家都肯定碰到过事迹材料,为了能够写出优秀的事迹材料,我们一定要认真整理自己的思绪,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先进模范事迹材料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先进模范事迹材料篇1
许张氏,女,汉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关社区居民。
她没有坚实的臂膀,却四十年如一日为瘫痪儿子延续生命;她家庭贫困,却回绝了10万元的爱心捐款。许张氏,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97岁老人,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书写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因为生在旧社会,17岁时嫁给了同村的许奎元,人们就叫她许张氏。40年前,小儿子许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连家人都不认识,全家倾其所有为其治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从那时起,许张氏就衣不解带地照顾儿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过七旬的许张氏只能独自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1994年,许全意病情恶化完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此时,许张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宽裕。体恤儿女的许张氏硬是咬着牙自己坚持照顾许全意,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许张氏自己动手去做。有时许张氏累得不想动,但是一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受起来。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儿子的头发、胡子都是她亲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腰背累得深深地弯了下去。病床上的许全意虽然瘦弱,但身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褥疮,双眼有神。虽然不能言语,但会用眼神与母亲交流,完全没有久病之人的那种木讷。
“二哥是我母亲的全部,她也不愿意拖累我们,我们想搭把手都不允许,更别说把二哥接到家里照顾了。”女儿许长荣说。许张氏说:“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议出资帮忙许奶奶的小儿子住进福利院,减轻老人的负担,让她安享晚年,但被许张氏一口回绝了。老人认为福利院的护理人员虽然不错,但自己在家里亲自照顾儿子就应更好些,她不愿意儿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带着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坚毅。
虽然家境贫困,许张氏却有自己的原则,好心人送来的钱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业老总在微博上看到许张氏的故事后,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送来10万元爱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当地民政部门为老人和她的小儿子分别办理了低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让许奶奶每当和人聊天时,总是不忘念叨几句感谢的话:“给政府添负担了,共产好啊!”
许张氏荣获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先进模范事迹材料篇2
道德,是无形的,它摸不到,看不着。可是从古志今,中国人总提及这个,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政府执政,中国社会都会有它的存在,它是什么?它代表着整个中华文化,代表积极向上的力量。
随着郭明义敲着金钟响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开幕。这届道德模范的是“圆梦中国,德耀中华”。首先是龚全珍老人,她是老将军的妻子,开国后,随将军一起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来到农村基层,一直艰苦劳动,任过小学校长,先后资助多名孩子上学,省吃俭用,到目前为止,仍然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孩子们学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我不认为自己有一种特殊身份,但我有一种特殊的责任。”这就是我们的将军夫人所说的话,伟大的开国将军夫人所说的。还有比我们小很多的小妹妹何玥。读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孩何玥2012年被诊断为脑癌。在医院治疗时,学校全体师生为她捐了2000元钱,她问她爸爸这钱可不可以由她支配,她将2000元钱全部捐了出来,甚至她的最后遗愿是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家人在她死后,完成了她的遗愿。何玥已经离开了我们,可是她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像他们这样的还有很多人,龚久生教师,捐肝脏的李成环,建学校的罗玮等,他们乐于助人,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还有见义勇为模范霜福伟顶着寒风,跳进水中去救人,然后戴伤一个人悄悄离去,郑益龙某武警官兵,在看到有人掉进珠江,自己毅然跳了下去,最后救起了别人,而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像他们这样的还有王洁、解黎明、孙茂芳、高淑珍、热汗古丽依半尔等。诚实守信模范吴恒忠,六七十岁的老人,十年前儿子因车祸离开人世,却欠下了19万元的债务。十年来,他艰苦劳动,凭着微薄的收入,终于还下了16万元的债务。马虎,建筑工作者,总是定时完成工作,并且是高质量地完成;刘洪安,坚持做良心油条,亲切的被人称作“油条哥”;李国威,食品监督员,曾说:“宁可掏钱打假,也不坑人害人”,还有李辉忠、范恒诗、陈俊贵、杨兆顺等。致敬业词:沿着中华圆梦的幸福路,抵达成功的彼岸。敬业道德模范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一直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林老在逝世前曾说:“躺在床上就是病人,坐起来就是正常人”,还有罗阳、吴斌、孙青、孟祥民、杨小玲等人。
这些人,他就是表现了道德,正因为他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就永不衰老,中华文化才能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社会才会更加光明。其实,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弘扬中华文化,发扬道德,发扬中华文化。
先进模范事迹材料篇3
__,男,58岁,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谢圩子村支部书记,山东省第四届道德模范。
为了众乡亲能够过上好日子,2007年以来,他自力更生,自费兴修水利,每年都无偿放水,供村民灌溉用水;他绿化荒山,荫福后代子孙。
缺水一向是困扰沂蒙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大难题。2005年3月,经当地委、政府批准,__拿出毕生积蓄和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钱,又从信用社贷了20万元,共计60万元,历时两年,在马陵山上修筑了蓄水量达20万立方米的蓄水堤坝,可为周边5个村的近万亩农田进行灌溉,开创了沂蒙老区个人筹资兴建水库的先例。修筑堤坝是一项十分艰苦的活。山路迂回盘旋、崎岖不平,运送建材物料的车只能开到山脚下,__只好和工人们用手推车一点点往山上送。一天下来,__山上山下穿梭往返二十多个来回,胶鞋磨破了底,脚掌磨出了泡,晚上躺下来,浑身像散架了一样。因为修筑堤坝,他借钱借遍了亲朋好友,有的只借到40元钱,此刻仍有20万元贷款没有还清;因为修筑堤坝,他吃住在山上,两年没下过马陵山;因为修筑堤坝,80多岁的老母亲去世,他都没有见上最终一面,这成为了这名朴素汉子内心永远的痛。2007年堤坝修筑完工以来,__每年都无偿放水,为水库周围5个村供给农田灌溉用水。
如果说修筑蓄水堤坝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么__绿化荒山的手笔则更让人感觉到震惊。他自筹资金专门聘请林业专家进行勘测规划,请来石料开采专业人员在岩石缝里打炮眼,只要能蓄水保土栽植花草、树木的地方,几乎全被他开垦起来了。先后在草不生、树不长的荒山岗轰炸岩层560余亩,开挖果树带680亩,绿化面积达1800余亩。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岗,如今已经成为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旅游观光胜地。
__做的好事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村民们都把他当作贴心人。2011年春,__以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上任后,带着谢圩子村员群众的厚望,__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从治理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入手,先后筹资30余万元,对村里所有巷道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昔日泥泞遍布、污水四溢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环境优雅、花红柳绿的礼貌村。
对于未来,__充满了期望:“等还完了款,有了积蓄,就实施水库二期工程,将水库大坝加高、加长,实现蓄水50万立方米。”目标虽然艰难,但__说:“我会一向坚持下去,如果我累倒了,也会让儿孙们之后干下去”。这就是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