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静夜思的教案6篇

时间:2024-04-08 作者:Mute 教学文档

详实的教案可以为我们提供教学评估和反思的依据,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静夜思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静夜思的教案6篇

大班静夜思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 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 喜欢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1. 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 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反思:

?静夜思》的歌词是一首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给学生提供了把握、体会、想象与表现的极大空间。它的旋律古朴、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风格与诗歌结合得天衣无缝。但它采用的昆曲的音调,演唱时要求的戏曲的行腔韵味等,又不是我们现代的孩子能轻易把握好的。

整堂课通过划船律动──熄灯欣赏──演唱歌曲──绘画表现《静夜思》,都一直在引导学生寻找思念的感觉。音乐在渲染着气氛,我的语言柔和,表情虽然亲切但不带微笑,学生们很安静,他们在想象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离开很远时,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这种生活中的体验丰富了她们演唱时的情感,也进一步地拓展了课的内涵。

大班静夜思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三、预习学案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读本课的词语。

安静 夜晚 床前 目光 举手 低头 耳朵 大米 故乡 望见

3.把古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让家长给予评价。

四、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学案。

2.朗读感悟

(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小组讨论交流,圈出组内解决不了的词语。教师相机理解词

语。如“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并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配乐朗读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这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4)背诵古诗。

3.拓展训练

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另外一首古诗。

课件出示古诗《古朗月行》,学生配乐朗诵。

5.学习生字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2)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五、课堂检测

1.我会读下面的字。

阳 像 金 野 面 长 更 长 早 晨 拉 进 也 山 出 谁

2.看拼音写词语

ěr mù mù tou dà mǐ

( ) ( ) ( )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大班静夜思的教案篇3

一、教材解读

?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它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在宁静的夜晚望月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拔动着作者的心弦,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早已背会这首诗了。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诗句所表达的感情。本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反文”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四、教学过程:

t;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出个谜语大家来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2、学生饶有兴趣地听,边听边猜。说出谜底月亮。

3、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是月亮。(师饱含深情地)晴朗的夜空,多么静谧,一轮明月高挂上天上。看到这样的景象色你会有什么感受,又会想些什么呢?

4、引入新课,板书深题:

5、静夜思。

t;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把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教师出示卡片,各小组开火车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准。

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6、学生用这些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7、借助生字“故”字,让学生认识反文旁。

t;三>入情入境,美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诗,或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疑”的含义。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5、配乐朗读《静夜思》,启发想象诗歌画面,创设一种意境,学生可以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做边读,熟读成诵。

6、师指导朗读,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师:我们都知道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现在谁想扮演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加上动作。

8、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点评。

9、全班齐背。

t;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评议。

t;五>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以用图画来展示。

五、教学资源

本节课虽然没有利用多媒体课件,但本节课注意开发了学生资源,引导他们或识字、或朗读或书写。而且利用了卡片和录音机为教学服务。

大班静夜思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的吟诵古代诗。

2、尝试用卡农的方式表现作品。

3、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4、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道具制作、表演、节奏配乐等活动,体验合作表演中的乐趣。

5、能分析古诗,培养想

...
《大班静夜思的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