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和河大班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4-04-29 作者:Brave 教学文档

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组织课堂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一份精心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鹅和河大班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鹅和河大班教案优质5篇

鹅和河大班教案篇1

【活动设计】

大班的孩子探索欲x较强,蜜蜂幼儿都知道,但是蜜蜂的相关知识却不知道。这是幼儿所好奇的,所以,幼儿绘画的同时熟知了相应的自然知识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简笔画的技巧。

2、完整的画出蜜蜂的身体结构,体验绘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懂得劳动是最美的。

4、感受儿歌与绘画相结合。

【活动准备】

蜜蜂的图片彩笔记号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1、打开图片给小朋友讲解蜜蜂喜欢什么样的花朵?含苞未放的和刚刚开放的蜜蜂不会钻进去,蜜蜂喜欢的是怒放的花朵。因为这样的花朵里花蜜和花粉比较丰富;蜜蜂是靠触角来判断花的气味;蜜蜂的后腿上有一个凹槽,周围长满了绒毛,想一个花篮。蜜蜂把收集来的花粉花蜜都放进这个花篮里去,等盛满了再回家。

2、了解完了关于蜜蜂的知识现在开始学画蜜蜂,老师在黑板上按照顺序画,先画一个圆圈这是蜜蜂的头,接着画眼睛,嘴巴,触角,然后再画身体,斑纹,翅膀。最后画上蜜蜂的腿这样一张简笔画就完成了。

3、提问幼儿蜜蜂是什么颜色的?再给蜜蜂涂上正确的颜色。

4、活动结束:

作品完成后教给幼儿一首自编的儿歌《小蜜蜂》

小蜜蜂 嗡嗡嗡

飞到西 飞到东

采花粉 把蜜酿

爱劳动 做榜样

小朋友 要学它

好好学习本领大

鹅和河大班教案篇2

目的:

1、对广告产生兴趣,喜欢设计和说广告。

2、了解广告的基本知识及作用。

准备:录有广告的录音幼儿事先收集各种广告词实物:糖果、牙刷、大班标牌

过程:

1、听一段常见广告的录音,引起幼儿兴趣。提问:刚才听到什么?我们在哪儿见过?

2、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所知道的广告。(1)、除了刚才的那些广告,你会说哪些广告?(请幼儿学学电视上的广告词)(2)、你们知道广告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要做广告?(幼儿讨论)(3)、师小结:广告的作用就是宣传自己,让大家都知道是做什么用的,都来购买、消费。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公益广告。(1)、有一种广告不知小朋友熟不熟悉,其中有句广告词是“公德比赛,今天正式开始!”(2)、这种广告教育我们什么?(3)、像这样有教育意义的广告还有哪些?(4)、师小结:这种对大家有教育意义的广告叫公益广告。

4、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广告。(1)、除了电视上我们能看到广告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地方看到广告?(幼儿讨论)(2)、师小结:报纸、杂志、广告牌、汽车、雨伞、雨衣、传单、t恤、餐巾纸等等很多地方都有广告,广告时时刻刻存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5、设计广告、说说广告。(1)、出示糖果、牙刷等,让幼儿通过讨论自由选择形式、语言为它们设计广告词。(2)、为我们“大四班”也来编一段广告词。

鹅和河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从矮墙、高台、陡坡等过高的地方向下跳。

2、学习向下跳的正确方法,加强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

(1)《受伤的栋洞》案例录音

(2)《这些提防能跳吗》图片

(3)《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图片或视频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听案例录音,或教师讲述案例,了解从高处跳下的危险提问:栋栋为什么会受伤?从高处跳下来很危险,很容易受伤播放教学资源《这些地方能跳吗》或看幼儿图书第28页提问:这些地方能跳吗?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能跳的?超过自己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险了,不能随便从矮墙,高台等地方往下跳。

2、引导幼儿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完成书上第28页的操作小朋友,从这些地方跳下来太危险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从这里设计一个禁止跳下的标志吧。出示禁止跳下的标志,请幼儿观察,讨论怎样设计禁止跳下标志。引导幼儿发现在红色圆圈中画出跳下的动作后,加上""或"×"

3、示范讲解向下跳的基本动作要领,组织幼儿练习生活中,很多小朋友喜欢跳上跳下,只要不是太高(不超过自己腰部),是可以的。但是怎样跳才能避免受伤呢?播放教学资源往下跳的基本动作要领,或看书第29页,幼儿练习。从较高的地方跳下来,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半蹲,轻轻落地。这样才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避免受伤。

附案例:

有一天,6岁的小男孩栋栋和小伙伴一起在楼下公园玩,其中一个孩子提议从一堵一米半高的花墙上跳下来。一群孩子爬上去,喊着"一二三"一起从墙上跳下来。栋栋落地时,"哎呦"一声歪倒在地,站不起来了。原来,地面较硬,落地姿势不正确,他的小腿骨折了。

鹅和河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中奔马的动态形体,以及它的激昂情绪,感觉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2.激发幼儿用体态、动作表现美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赛马》《牧民新歌》、录像片《群马奔腾》、徐悲鸿作品图片《奔马》。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赛马》。

提问:从音乐里你能感觉到一种什么动物?

你觉得它在干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马?

它是什么样的?

2.看录像《群马奔腾》,配上《赛马》的音乐。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提问:(1)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2)什么地方看出马儿在跑呢?(启发跑时马的动态描述)

幼:马蹄子在抬起来。

幼:尾巴向上甩起来了。

幼:马脖子上的“头发”也飘起来了。

幼:我感到后面也有很多尘土。

(3)你觉得这些马的体魄怎样?什么地方可以让你感觉马很强壮?(肌肉的分布、结构)

幼:马肥肥的!很壮!

幼:臀部有肌肉。

幼:大腿有肌肉。

幼:脖子底下有肌肉。

(4)这些马和我们看到的给人骑的马有什么不同?(引出野马奔放、自由的心情)

(5)它们狂奔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幼:没有人管它!

幼:它们很自由。

幼:它们都发狂了。

5.配上《赛马》的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力量。

6.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作品一奔马,这是一群非常健壮的野马,我们可以看到它们自由、欢快、悠闲,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特别是在草原上奔驰时,让人感动、兴奋,真是太美了,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小马在草原上奔驰、欢笑呢?

7.跟着音乐表现马的欢腾,同时放录像,渲染气氛。

孩子们模仿马的姿态,伴随音乐自由跳舞,情绪高涨,气氛热烈,课堂效果达到高潮。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鹅和河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内容,并学会看图做动作。

2、初步学习集体舞,能跟随音乐较合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跳舞能力。

3、在跳集体舞中感受音乐,舞蹈带来的快乐。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录音机

2、磁带

3、黑板

4、四张不同花儿的图片

5、手腕花人手一朵(红、黄、蓝、灰四种,同数量)

6、地上贴小圆点(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图1——"花苞"图师:图上有什么?

师:花开了没有?

师:花苞有什么颜色?(红、黄、蓝、灰四种)师:你们手上戴着什么?什么颜色?它们有什么是一样的?

二、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节奏,熟悉音乐。

老师放音乐。

师: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着音乐拍手。

三、

...
《鹅和河大班教案优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