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出色的教案,能够确保教学进程顺畅,详细的教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奇妙的风的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奇妙的风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对重心游戏感兴趣,能够在实验中积极动手动脑。
2、初步了解重心的作用,以及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易拉罐一个、水、大米、黄豆、小米、干果皮
2、经验准备:在运动中体会过重心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小朋友,你们玩过易拉罐耍杂技的游戏吗?
1、认真观察易拉罐为什么会倾斜不倒呢?
2、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易拉罐倾斜不倒的秘密?
二、大胆猜想,合理地假想
1、尝试将空的易拉罐侧立在桌面上,发现怎么都立不住。
2、向易拉罐里倒入约三分之一的水。
3、再次尝试把易拉罐斜着立在桌子上这次易拉罐很轻松地站立在桌面上了,即使去碰它也不会倒。
三、解释实验原理:
1、核心概念:物体保持平衡的关键是重心。
2、现象解释:易拉罐空着的时候,重心比较高,很难保持平衡,倒入三分之一的水后,易拉罐的重心就转移到了下面,就能很轻易的斜着站在桌子上了。
四、教师活动区指导:
1、幼儿初步尝试操作:小朋友,请你们试一试能不能将易拉罐和老师一样把它立起来呢?
2、在尝试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倒多少水易拉罐能够立起来呢?
总结提升:在易拉罐里放了三分之一的水,易拉罐的重心就转移到了下面,所以能够很容易的把它立在桌面上了。
五、尝试用其他材料带代替水,继续探究易拉罐能否倾斜不倒
小朋友,我们尝试用大米、黄豆、干果皮等材料来代替水,是否能让易拉罐倾斜不倒呢?
1、在易拉罐中加入大米,发现易拉罐是可以立起来
2、在易拉罐中加入黄豆,发现易拉罐是可以立起来
3、在易拉罐中加入干果皮,发现易拉罐是不可以立起来
小结:通过操作我们发现用大米、黄豆、干果皮等材料来代替水,大米和黄豆都能使易拉罐立起来,而干果皮不能使易拉罐立起来。
六、在真实生活中的运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用到重心原理,比如:滑雪运动员和意大利比萨斜塔都是利用到重心的原理。
延伸活动: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继续尝试用多个易拉罐进行垒高不倒的游戏。
奇妙的风的教案篇2
生成课题
1、 教师演蟹,激发兴趣;
2、 生演。参与。
3、 放视频。手影戏。
4、 怎样练习手影呢?提疑。穿插赖皮躲在影子里的事情。
5、 对影子有何发现?颜色、形状、位置、数量。
根据发言总结板书上面的四个词语。
6、 出示日晷。研究日晷。多么奇妙的影子呀!板书课题:奇妙的影子。
产生课题
1、 对影子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为??
么,或者提出的为什么并不多。写在纸条a上。
2、 教师丰富学生的问题。播放资料。树下的阴凉、打伞,大楼遮挡、
无影灯、日食、月食。此时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写在纸条b上。
3、 选课题。每组选出三个课题。汇报交流,完成板书。
艺术类、奥秘类、影子的美
成立小组
同课题的.成立一组,大家协力做好研究工作。将全班的人进行分组,小组里的人志趣相投。
总结
1、 选题。生活性、感兴趣、便于操作。
2、 下节课任务。定组长,定方案。准备好演讲稿。
奇妙的风的教案篇3
教案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初步听辨及感知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2、愿意大胆表达,有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案准备:
各种瓶罐、各种物品。
一、辨别声音:
1、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呢,现在请你们用小耳朵听一听,猜猜是什么声音?
2、幼儿猜声音
二、初步感知声音
1、这么多好听的声音,施老师带来的好多瓶宝宝,他们有的能发出声音有的不能发出声音,你们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声音的瓶宝宝找出来吗?
2、幼儿操作
3、找到了吗?请把有声音的瓶子举起来,摇一摇。你们听见了什么?
4、为什么会有声音?
5、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瓶宝宝是有声音的?为什么不找后面的那些瓶子呢?
6、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来轻轻地摇3下,摇得快,摇得慢。
7、师小结:原来瓶子里有东西大多就能发出声音来。
三、让空瓶宝宝发声音
1、有声音的瓶宝宝被我们找到了,还有一些没有声音的瓶宝宝也想发出声音来?想请你们帮忙。
*幼儿操作*交流:
1)我们来猜猜他的瓶子里放了什么?它发出什么声音?
2)摇一摇,听一听,验证
3)你们的瓶宝宝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2、小结:原来不一样的材料放在瓶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东西放得多、少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3、施老师也放了一样东西在瓶子里,你们猜瓶子会发出声音来吗?
4、打开验证并追问:明明里面是放东西的,怎么会没有声音的呢?"
5、总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里都有声音的,有些软软的、轻轻的东西会发出很轻很轻的声音,所以我们听不见。
四、延伸活动:
老师把瓶宝宝和材料放在区角里,宝宝在游戏的时候去玩,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秘密。
反思:
活动一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一下子把幼儿各种感官调动了起来,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环节二中是给幼儿初步感知声音的环节,孩子们摇一摇、听一听,寻找有声音的瓶子的举动和我预料中的一样,幼儿非常积极主动,孩子在自主探索和游戏中也得出了结论,瓶子里有东西才会有声音;没有东西就不会有声音。此结论是由幼儿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儿接受。
环节三中是幼儿再次感知声音的环节,幼儿想办法"给空瓶子发出声音"。然而幼儿在完成后,把原先的瓶子也拿出来摇一摇,因此在介绍自己"想了什么方法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时候,比较混淆。如果采用试教时候"给有声音及没有声音的瓶子贴上不同颜色标签"这样的环节的话,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会清楚的知道哪个是自己制作的有声音的瓶宝宝了,就能更加理解"不同的东西放在瓶子中,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在提升的环节中,猜"放入了棉花的瓶子是否有声音"再次让幼儿兴奋不已,达到了活动的效果。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并得出结论。
奇妙的风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世界真奇妙》。
二、看
认真观察两幅图,说一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三、读
读一读讨论的内容。
四、说
你知道哪些新奇事,讲讲,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写
选择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写一写。
要求:
1、时间,即在什么时候。
2、地点,即在什么地方。
3、你发现的是什么事物。
4、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六、评读一读内容
1.根据内容自己对照文本思考。
2.落笔书写。
七、作业
本学期你所学到的知道情况。
板书设计:世界真奇妙
奇妙的风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奇妙的爬行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从中体会其美感。
2、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及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