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具备系统性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骆驼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骆驼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平时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幻灯出示骆驼图后问:这是什么动物?谁能说说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问:“走失”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丢失”吗?
(3)商人走失了骆驼,于是就发生了一个“找骆驼”的故事,出示:6.找骆驼(齐读课题)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2.引导质疑
听老师读课文,想想刚才提的问题,哪些听了就解决了。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段主要讲什么?从哪里看出商人的心里很着急?用着急的语气读读商人的话。
4.学习2-9自然段。
(1)布置自学。要求:①轻声朗读2-9自然段。②同桌讨论: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有哪些特征?老人说得对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反馈。
①让学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的句式说出骆驼的三个特征,先分三句说,后综合起来说。
②商人三次回答老人话是怎么说的?
③比较“是的”、“不错”、“对极了”的异同,说说商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意思、用词、标点、语气、心情等方面去考虑。)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忿忿”是什么意思?商人的心情为什么会转喜为怒?该怎样读出“忿忿”的语气来?
(3)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5.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思考:老人并没见过商人的骆驼,可却能那么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这是为什么?请把老人得出结论的依据找出来。
(2)“不紧不慢”什么意思?
(3)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说老人的话。
(4)练习用因果句式说写句子。
①请用“因为……所以……”说说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②我们也可以把“结果”调到前面,“原因”放在后面来说,出示例句,齐读。
③请照样子说说,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为什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出示留有牙齿印的树叶帮助理解)
④优等生可要求把三句并成一句说。
6.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第1l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骆驼了没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
7.总结。
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8.让学生用“我看见( ),就知道( )。”的句子练习说话。
板书设计:
6.找骆驼
看见 分析
右脚深 左脚浅 左脚跛
右边米 左边蜜 驮的东西
牙齿印 缺颗牙齿
资料提供者:
小骆驼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初读课文。(自由读)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3、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4、小结。
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缺牙齿
小骆驼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评价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和讨论,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生活中好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我们用心的观察与思考,今天的个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 、同桌互读。 3、 指名接段读文。 4、 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 、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6、开火车识字。
7、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教师和学生作出评价。
3、在朗读的同时理解“跛”“愤愤不平”“不紧不慢”等词语。
第二课时一、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1、说一说 读文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2、再读课文。
二、写字 1 、开火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3、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4、 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5、 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6、用这些字组词。用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延展
将学完课文后所受的启发记录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小骆驼教案篇4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