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富有启发性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1年级语文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1年级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1年级语文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寂寞”的意思,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妮妮对奶奶的孝心对奶奶的爱,从而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1、观察风铃:看看样子,听听他的声音。
2、布置课前预习。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背景图,激趣引入;
(二)教师示范书写课题,相机教学“铃”字,巩固复习“紫”字的`写法。
(三)检查预习情况,进入生字词学习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词:注意读准音;
2、选择学过的合适的方式记字形;
3、用生字组词、造句。
(四)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五)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左窄右宽的“摇、躺”“房”字的笔顺
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从第六自然段入手教学,讨论交流:
1、第六自然段写的什么?
2、为什么要将描写风铃的声音单独列一个自然段?
3、风铃是哪来的?它开始在哪?现在在哪?
4、风铃是怎么到奶奶房间去的?从中你看出妮妮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练习。
是妮妮对奶奶的
孝心、关心和爱
1年级语文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同学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同学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誊写竞赛,引导同学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同学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效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俺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俺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同学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同学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同学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胜利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同学课后将自身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1年级语文教案篇4
(一)交流自学笔记
1、交流认识的生字。
2、交流积累的词语。
3、交流查找的资料。
(二)自渎自悟
1、你知道 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1)“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
路边的花丛;
花丛里正在采蜜的蜜蜂;
花丛上飞舞着的蜜蜂;
蜜蜂飞进去的小园子;
小园子旁边的小房子。
(2)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三)自渎交流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3、学生总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四)看图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对话朗读擂台赛。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1年级语文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学会运用“!”“?”并了解它们的用法。
⑵ 认读新字新词或学习词语的搭配。
⑶ 学会连接动类与偏正类的词组。
⑷ 积累(读背)节气歌。
⑸ 进行口语交际。
⑹ 学会写一种小动物。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语文知识的了解,通晓感叹号和问句的用法。
⑵ 通过对汉字的结构认识学习新字。
⑶ 通过背诵积累节气(气候)知识。
⑷ 通过了解动物世界学习写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与“?”的用法。
2、学会新字新词。
3、能正确搭配词语。
【课时设计】
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感叹号、问号与句号并了解它们的用法。
2、认读新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园地五》,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这书上有字
生:齐读句子。
师:谁能给句子加上两个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