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教学重难点、时间分配和互动环节的书面材料,大多可称为完整的教案,,通过反复制定教案,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1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二 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教材分析】
一、素材特点:我国的民俗、民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呈现的是学生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节庆祝活动中拍摄的各种照片的画面。现实而新颖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知识基础。
1、经验基础: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是以前面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在现阶段,学生可以借鉴的经验是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既像教材中的例子一样的材料。
2、知识基础:可以借鉴的知识是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三、教材的地位。
1、是空间与变换的初次学习阶段;
2、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变换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一单元 信息窗1 第一课时
?课 型】新授课
?课 题】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240÷4= 360÷6= 450÷9=
230×3= 45×2= 62×3=
二、创设情境,导课明标
1、创设情境引入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本情境图)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蕴涵的美。
2、出示学习目标
三、尝试训练
(一)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教材的图形,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一定要仔细观察。
(2)我发现这些图形左右。(3)如果从这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线。
三、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独立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尝试解。
(1)观察教材的图形,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
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像上面这些图形,如果从这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直的线,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 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
四、巩固练习
1、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题。
2、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2题。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3题。
七、板书设计 对称轴 【课堂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案主备人:王建国4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一单元 信息窗1 第二课时
?课 型】 练习课
?课 题】 热闹的民俗节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导课明标
1、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基础练习
1200÷4= 3200÷8= 120×4= 119÷3≈ 362÷6≈ 537÷6≈
三、拓展训练
练习册8页
1、2、题? (1)小组统一结论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2)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三、达标训练
1、自主尝试解决。(1)练习册8页的3题。(2)练习册9页的1题。(3)练习册9页的2题。(4)练习册9页的3题。
2、合作探究
(1)小组统一结论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好。
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还有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9页4题。【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6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5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会有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时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5分)
1、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2、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造成误会呢?
3、我们平时用的12时计时法,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二、自主学习(10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2页
2、组内交流: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
3、尝试训练:(教科书53页做一做)
连一连:
晚上睡觉吃午饭放学啦
15:3012:0021:00
4、学生汇报。
5、教师强调总结: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6、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3页例3
我们是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17时45分正点到达石家庄站。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
7、小组交流:可以有几种计算方法?
8、学生汇报。
9、尝试训练:春蕾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