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老师对教育内容思考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一名教师,小伙伴们需要习惯性地做教学反思,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牛郎教学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牛郎教学反思篇1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故事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孩子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又应该教些什么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复述故事上了。我想应该是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堂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整个课堂大有辩论赛的意味,作为老师的我根本没有插嘴的份。我边听边思考,我必须得表明我的观点。可是我到底站在哪方才是对的?我觉得对于这个人物的认识关系到孩子的价值观的判断。
“那么王母娘娘是好是坏呢?”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任何阻止和破坏剥夺别人幸福和自由的人,我都不喜欢。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所谓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群众创作,在群众中流传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听了我的观点,孩子们信服地点了头。
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学完本文的感受,孩子们都说,原来读《牛郎织女》,只是觉得故事吸引人,神奇、有趣,没想到故事中还包含着这样多的思想。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牛郎教学反思篇2
?牛郎织女》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织女相爱但却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奇幻爱情悲剧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因为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而课文语言又通俗易懂,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主要讲了四个小故事,我先给出第一个故事:相依为命。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按照老师给出的模式学着概括每个故事:相依为命——结为夫妻——临终嘱咐——隔河相望——鹊桥相会。学生通过小标题式的概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课题,先来品悟课文主人公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品质,学生边读边感悟,交流得很轻松。再让学生当堂完成了《补充习题》的第四题,品悟了王母娘娘的人物形象。最后,我以问题导入了文章的中心。①织女为什么会嫁给牛郎?②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拆散牛郎织女?③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什么会感动众人,流传至今?学生讨论之后,我加以点拨总结,学生对文章的中心就明白了。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地巧妙结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分析,问题的合作探讨,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要求复述课文。复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吸收和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因此,复述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复述的准备工作可以做得充分一些。如可以说一说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理一理课文内容的顺序,画一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等。复述应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时可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进行;也可以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照。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内容连起来,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这样降低难度,由简到难,调动了学生复述的兴趣。
牛郎教学反思篇3
?牛郎织女》是一篇篇神话>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孤儿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结识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的遭遇,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后非常愤怒,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捉织女回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挑起孩子就去 追 ,最后被天河隔开,后来变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课文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透过平淡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课文语言写的很白,很质朴,但如何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呢?我让学生读文后,根据相关点,进行复述,特别是有创意地复述,把平淡的语言说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复述中,领悟牛郎、织女各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再读课文 2 、 3 自然段,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
透过平淡的语言,引发深层的思考。“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她们对牛郎织女说了许多祝福的话,便洒泪告别,飞回天宫去了。”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仙女们佩服织女呢?学生们明白了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然后再让学生们想象思考: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这样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课文,领悟了意思。
牛郎教学反思篇4
?牛郎织女》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的是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小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故事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讲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在牛郎与织女互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一、教学成效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中国那些民间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它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巩固上个单元的学习成果,也为引导孩子们抓关键点来总结主要内容作好铺垫。学生们快速朗读,很快便理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