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了教学反思的质量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做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相信你写教学反思时一定得心应手,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篇1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本学期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教《他、她》时,我通过让两名学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到讲台前,让孩子们看,并用说句子的方法区别这两个字,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_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篇2
?鲜花和星星》是一首儿童诗。全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未揭题前,让孩子们先通过观察图片,引出这首的名字和内容。利用孩子们对图片直观的感受,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用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的方式倒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课文,从而有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课文的学习。
注重学生的读书实践。整篇课文都是通过读来感悟,揭题后,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的方式感悟课文,随后又运用了自读、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灵活多样的读法是相当重要的,体现了《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充分地读”。
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所以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实际上就是开发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样进行训练学生的潜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实现了语文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课堂也因此而美丽起来。
回看这一课的教学,学生增加了语言积累,能读善思会说。事实证明,孩子的思想在课堂上一旦得到解放,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这能量的体现就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篇3
太阳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见所未见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结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适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促进语言内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言简洁、优美的特点,围绕着“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
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画画,表达交流,把美术、音乐和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的良好结构。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篇4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这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的导读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就可以看出本单元是围绕保护自然环境而展开的、爱护地球这样一个深层次的道理,编者选用了形象有趣的童话故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来诠释。而12课《失物招领》则这篇课文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一年级小学生去植物园参观而发生的一件事,通过文中小朋友的事来作典范,让学生明白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不能随手扔垃圾。内容很简单,作者设计得却很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那么谁会去认领这些“失物”?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通过朗读、观看插图以及结合学校最近一直提倡的“捡起一张费纸,捡回一个美德”这种活动意识融合。大部分学生的确能很好的明白课题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当分析到课文最近一段唐老师望望张爷爷,张爷爷望望唐老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时。没等我提问就有孩子举手说:“老师,我知道,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了,因为那些小朋友能知错就改,并且领回了垃圾扔到了果皮箱。”不用我引领,孩子就能明白,这就说明他们理解课文了。这样的感觉不错。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效果甚微。所以这篇课文真正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想孩子们之所以能在短短一节课内深刻感悟,这与我们正提倡的“捡起一张费纸,捡回一个美德”也有很大关系,时时强调,处处做到,学生自然而然能保护环境,养成美德了。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篇5
时间如行云流水,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近一个学期了,这一个学期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学习,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狠抓教学常规,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作为今年的新老师,又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刚开学的几个星期里,我不断向学校资深教师学习,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认真备课。
这学期学校开展的师徒结对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明确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图解对活动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三、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是非常主要。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