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一定不能退缩,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极为重要,教学反思是作为教师必须认真书写的书面材料,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活见鬼的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活见鬼的教学反思篇1
一、教材依据
?活见鬼》是北师大教材第十册“破除迷信”单元的一片课文。
二、设计思路
直接由课题让学生质疑,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古文,掌握读音,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参照译文初步解决由课题产生的疑问;教师以重点句子指导学法,分组开展学习,掌握文章意思,并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拓展,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是一篇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文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以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归纳学习古文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以诵读为主导,激活学生的想象,实现多元对话,对照译文了解古文意思,总结道理,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古文,是教材“破除迷信”单元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内容浅显、借小喻大、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
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而笑。旨在让人明白世间本无鬼,无中生有只会自己吓自己。
五、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起出现古文,并在文后附有译文。但学生刚接触古文,无论从读音、节奏还是文意理解上都存在畏难情绪。 教学中朗读指导、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写“炊、趋、沾、踉、跄、愕”6个生字,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和现代文语言的不同之处,对照白话文读懂文言文。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简单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含义,明白天下本无鬼,不要无中生有,自己吓自己。
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和现代文语言的不同之处,对照白话文读懂文言文。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八、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和现代文语言的不同之处,对照白话文读懂文言文。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问题生成单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质疑:
1、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2、(预设)学生1、“活见鬼”是什么意思?
学生2、世界上没有鬼,怎么会见鬼了呢?
(二)初读古文,掌握字音,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古文,标注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标注出一些重点字的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本课的生字及学生提出的字音方面的问题。
3、教师难点点拨:重点字字音: 撩、亟、俄顷、号呼、踉跄、愕然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踉跄、亟奔、俄顷、愕然
(三)回顾旧知,指导学法。
1、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文《寓言二则》,这学期学习了《叶公好龙》、《嗟来之食》,这些都是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活见鬼》一样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你觉得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一些字的读音和现在的字不一样,需要掌握。
生:要理解古文的意思,一些词语和现在的词语的意思也不一样。 师总结:我们学习文言文需要的完成的任务可以归纳为六个字:读“音”,知“义”,悟“理”。同样《活见鬼》这篇古文也需要完成这三个任务。
2、师:学习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我们以前都用过什么方法? 生:对照译文、查字典
师小结:学习古文我们可以查字典、看注释、对译文、问老师等等。(课件出示学法的关键词)
3、指导总结理解古文意思的方法。
(1)投影出示:
有赴饮夜归这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有个人赴酒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上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
(2)两行对照,理解古文部分每个字的意思,对照上下两行看看古文部分每个字对应的在现代文中的意思。
(3)教师总结:理解古文句子的意思时和现代文相比有同有异、有加有减。
4、学生分组合作,理解古文中重点字词、句子的意思。
5、学习情况检测
(四)反复诵读,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1、师:为什么“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生1:因为撑伞的那个人以为避雨的人是鬼。
生2、因为避雨的人以为撑伞的人是鬼。
师:用原文的话回答是“疑为鬼也”,“告以遇鬼”,“号呼有鬼”。(板书这几个词语)
2、理解这两人互相以为对方是鬼时的心理,指导朗读。
(1)师:想想撑伞的人看到有人到自己伞下避雨,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生答)
(2)指导学生读古文中表现两个人互相以为对方是鬼的句子。 重点强调“愈益恐”、“亟奔入其门”、“号呼”这个词的读法 。
(3)自己读、同桌互读,点名读,小组读。
3、指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活见鬼的教学反思篇2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应在紧扣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突出文言文的朗读和整体感受,启发学生试着了解古今词义的演变,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遵循这个原则,反思文言文《活见鬼》的教学感触颇深。
1、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的扎实进行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重视生字教学,让学生读准生字的音、写对生字的形、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在词语和句子中理解生字的义。另一方面是有层次性地指导朗读,先听录音画节奏、确定重音;然后自读体会,接着学生互读评议(指导时有整体上的把握,又抓住重点句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指导);最后安排了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活动,第一个学生可以看书,参照注释,第二、三个学生就要求独立复述。
2、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这一篇文言文,而是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通过回忆以前对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活学生已积淀的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理解课题后,我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活动作了导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导学释疑,让学生明白互助交流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自主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3、整体感受的同时渗透个别词义的古今演变。
由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造成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重在整体感受,而不强调逐字逐句的理解。因此,教学中让学生首先听录音整体感受,然后抓重点的、难懂的词语或句子理解(如“趋”在文言文中是快跑的意思,而在现代白话文中则是快走的意思),最后文言文与译文对比读后复述课文又回到了整体。
4、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
文言文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简洁而含义深刻,因此难点的突破依靠对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挖掘与利用。如,对“活见鬼”这个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活见鬼”说一句话等。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两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得到结论: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5、教学的遗憾是新的起点。
“白玉无瑕”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可那毕竟是寥寥无几。纵观本次教学遗憾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应该加强。虽然教师动用了多种评价方式,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对缺乏,造成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够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