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表达对作品的赞美、批评、感悟和思考,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书中的主题,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文学鉴赏,启发他人的阅读兴趣,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篇1
读完道盛老先生的自传后,从字里行间传递出来一种不能言语的,持续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灌满我整个身心。一个多病又顽劣的穷小子成长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是他那份做事的执着和坚定还有那份大义名分的爱而有了今天的成就。也让我深深的反省了自己的言行和身心。至从接触道盛哲学才让我更深刻的清楚自己做企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物质上的'满足,它让我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了要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我原来想都没想过的问题,开阔了我的视野和心胸。
从道盛老先生的自传了解到他老人家一生真是在真枪实干中过来的,就是在这种真干的状态下去悟出人生的真谛——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从身体力行去做事情从而转变到心性上的提高,从心性上的提高转变到做事上,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以敬天爱人为做人做事的准则。从他的身上也深深的让我看到了他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感染到身边的人也能和他一样的忘我奋斗,不断的一次一次的有新的成果诞生。这也让我体会到成功没有捷径,只有真正的付出才能有预期的成果。
从稻盛和夫的例子也告诉了我们,唯有脚踏实地,而且全力以赴于当下的工作,才是最有力的完善自我的方法,在工作中,我们能够获得提升,能够从工作中不断反省,从而改变性格,能够在全神贯注的工作中获得神的启示,唯有努力工作才是磨练心智的最佳方式。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篇2
正确的哲学,是企业永续经营的灵魂。这句话是本书腰封上的一句话,可以说是本书中所有论点的出发点。
其实,一切企业都有自己的哲学,其不同点仅仅是企业哲学的用处不同而已。有的企业将自己的哲学就定位在“忠诚、踏实能干、创新”等上面,这种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全力管好员工,让员工为自己创造最大的财富。另一种企业将自己的哲学定位在积极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上,想尽各种方法来提高员工的自身价值和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员工在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同时,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初劣的比喻:一个作坊,有了自己最基本的哲学并被经营者接受时,可以被称为公司。一所公司,有了自己好的哲学并被所有员工接受时,公司才能被称为企业。从这儿,我们可以明晰一个东西:企业的哲学应该是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者,用一个很时髦的词语,企业的哲学应该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文化层面的内容,也是每一个企业亟需构建的内容。
企业和人一样,有自己生存的具体目标。对于企业,这个目标无疑为解决三个问题: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做些什么?我们怎么做?一个企业能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这个企业肯定已经是或者将要是很成功的企业。
商业社会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重视起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很粗枝大叶地选择了几个很积极向上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将这些词语、句子刷在公司的围墙上,挂在车间的走道里。他们认为,这就算是构建好了企业的文化,企业以后只要照着这个方向发展就可以了。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这些企业忽略了企业文化里最重要的一环:人!这种企业文化是没有人的企业文化,这不能被称为企业文化,充其量可以勉强被叫做企业口号。
正确的企业文化应该和共产党的口号一样:以人为本!企业应该时刻牢记两件事:我们为员工做了什么?我们为所有的人做了什么?人才是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出发点,离开了人,那些所谓的利润、增长率、销售额,甚至美好的战略规划,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一纸空谈而已。所以,企业在构建自己企业文化的时候,更应该多考虑企业基层员工、老员工的意见或建议。管理者不要盲目地以为自己是企业里最懂企业的人,那些基层员工、老员工多半比你更了解企业。“在企业里,经营者被授予极大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应该是为了保护员工,为员工创造幸福,而不可以用来压制员工,不可以用来满足经营者个人的欲望。”
正确的企业文化应该被企业所有的员工认同,包括打扫清洁的阿姨。“企业是一个人与人相互协作的集团。为了实现高目标,大家在工作中必须配合协调,不管个人好恶,全体人员都需要拥有共同的思维方式,需要理解并赞同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是做好工作、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那些假大空的、被自己员工睥睨的企业文化无疑会使企业陷入不团结的困境。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比物质奖励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正确的企业文化离不开历史的积淀。企业文化不是三两个人坐在一起,翻上三五本书,浏览七八上十个网站就能鼓捣出来的。它更应该是整个企业群策群力,对企业刨根问底之后提炼到的最精华也是企业最核心的部分。这种企业文化应该是永葆青春的。企业创始时就存在,企业发展时还靠它,它可能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有小的改进、补充,但是永远不会被自己的企业放弃。
正确的企业文化应该有博爱之心。用稻盛和夫的话,就是企业的经营者要“以‘共生’观念和‘利他’观念来经营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在自己的发展和盈利道路上,一心只为自己的目标,丝毫不顾忌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这种企业是不能长久的。“不管对未来的预测多么暗淡,只要我们还是经营者,我们就有使命,就要让同企业有关的所有的人得到幸福。不仅如此,作为企业经营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公司负责,我们还承担着为社会作贡献的崇高使命。”这份崇高的使命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这本书的核心是怎样构建企业文化。稻盛和夫也在书中谈到了他的看法。但是他的叙述重点是从企业领导者的立场来叙述,他在书的最后三章更是很具体地讲述了企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者。我对企业文化的观点是从一名普通员工的立场入手,这是我们的差异。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篇3
谈到企业经营,哲学不可或缺,为此经营者必须提升自己的心性。一般,人们并不认为哲学以及人生观有多么重要,但正是哲学决定了经营和事业的成败。
想把公司搞好,让员工幸福,先决条件是最高经营者必须提高自己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境界,稻盛和夫把迄今为止在京瓷和kddi的经营实践中切身体悟到的经营的原理原则归纳为十二条,称之为“经营十二条”。
首先,是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树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的事业目的。”为什么要办这个企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里,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必须要明确地表明自己创办事业的目的及意义。
事业的目的、意义还是要尽可能以高层次、高水准为好,换句话说必须树立光明正大的经营目的。要让全体员工拼命工作,大义名分是必不可少的。
认真的看完稻盛和夫先生对于其一生经营经验的归纳总结,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经营一个企业如同经营一个大的家庭。需要家庭中的大家长有足够的魄力和领导能力才能使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向着同一个目标奋斗,同时也需要各个家庭成员心甘情愿服从大家长的领导,同时为整个家庭的发展献计献策,共同努力。
在公司的经营中,经营者必须尽足够的努力和有足够坚强的毅力和魄力,必须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预期收益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也要对企业的员工充分的关爱,使员工对公司以及领导者有认同感,愿意与公司共患难共发展。
在遇到公司经营瓶颈时,在员工的支持下,努力的开拓创新也能够使企业渡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