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观后感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写下了一篇观后感,表达了对导演的赞赏和故事的感动,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管延安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管延安观后感篇1
开往皇帝陵的路上,触目所及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黄土高原典型的黄土片片,干涸贫瘠,每座大山都种植了松柏树和其他的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是那么的清爽,加上导游给我们讲解的陕北民风,一夜的疲劳已是解除不少。十点多一点,进入了黄陵的境内。皇帝陵很有特色的是那几棵松柏树。最有名的“黄帝手植柏”,民间有句俗语这么描述它的魁梧:“七搂八匝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是:得要七个人来环抱,再用手量八匝,才能整个抱完全它。接下来的景点是黄河壶口瀑布,从千山万壑中奔腾而下的黄河到了壶口,自上而下,驰如奔马,洪波急溅,惊涛怒泻。壮观无比的壶口瀑布,这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坚韧刚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的象征呢?午后,我们继续前行,在南泥湾合影留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年的南泥湾精神也是我们现在需要的精神啊。
第二日的行程就都安排在延安城内,一早就爬上了宝塔山,俯瞰整个延安,如今的延安旧貌换新颜,巍峨山川重披绿装,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就是这座山,这座宝塔,历经波折,在战火的洗礼中屹立不倒,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奋斗历程。成为人民心中不朽的历史丰碑。和宝塔山遥遥相望的是清凉山,在这里,昔年的新华书店以及种种,无不告诉着我们这里也为新中国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场中高高耸立着毛主席铜像。纪念馆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油画、版画、雕塑等以及灯箱、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展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13年中所谱写的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我们一行在炎炎烈日的中午在毛泽东铜像下合影纪念。接下来观看了《延安保卫战》情景剧,再现了当年延安人们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决胜千里之外”的运筹帷幄中,如何与胡宗南斗智斗勇的硝烟战争场面。最后,我们参观了革命遗址—杨家岭、毛泽东纪念馆,枣园。走进“七大”会场,坐在简陋的座椅上,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前辈们正在会上如何慷慨激扬的为新中国的事业进行商谈的镜头。进到枣园,我们在五大伟人的铜像下边高举右手,在宋主席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言。心里的激动久久不能平静。离开枣园的时候,我心想,无论是枣园的伟人故居,还是杨家岭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这些伟人们都没有为自己建设什么高贵华丽的处所。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参观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伟人故居给了我深刻的震撼。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这种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还是很需要的啊。
这次探访革命圣地的活动,我们很好的学习、回顾党的历史,感谢党组织给了我们这次绝好的机会,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牢记人们服务的宗旨,把服务信念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勤奋学习、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更多的贡献。
管延安观后感篇2
由市委宣传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正在全国热映。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不断深入,《周恩来回延安》在我市也掀起了新一轮的观影热潮。据悉,该片天津地区票房全国占比已达25%。
连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纷纷开展观影活动,受到了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也让红色文化之花在津城遍开。周末两天,在首都电影院、文投影城、保利玫瑰湾影院、万达影城等影院记者发现,《周恩来回延安》的排片和观影热潮依旧火爆。首都电影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影片上映以来,影院播放该片场次超过百场,观影人次达数千人。一部影片在天津的票房占比达到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这种情况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我们也感受到了观众的观影热情,观众中不仅有上年纪的老党员,还有不少的年轻人,也有全家购票观看影片的。”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观看《周恩来回延安》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全市教师、学生观看影片,引发了强烈反响。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支部,通过“红色光影电影党课”活动,组织集体观看《周恩来回延安》。观影后,学院还召开了座谈会,参会的既有老教授、青年教师,也有思政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任晓霞,在观影后难掩激动的心情:“《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是一堂很难得的高水平的思想‘专业课’,它的思想启迪和情感震撼特别强烈,在观影过程中我和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流泪了,觉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特别令人感动。同时,电影也让我深刻理解了‘不忘初心’四个字的质感和温度。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高尚品德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接力继续奋斗。”
学院教师邓鹏告诉记者,看完电影后,全体党员在影院里再一次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这种形式新颖的党课,对于全体党员来说更能触景生情,对思想和灵魂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洗礼,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宗旨和使命意识。”他表示,《周恩来回延安》是党课教育的重要资源,“影片遵循史实内容丰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党课能够言之有据,见人见事见真情,使广大党员能够在细节和真实故事中见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发了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的情感共鸣。”
管延安观后感篇3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对于我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这次红色之旅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关于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发展现状的一些感想
久居北京这个大城市,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的党十分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多项政策,不断的支持的延安的发展,一个个现代化的建筑正在建设,让我看到了延安的未来,我想不会过多长时间,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象。
(二)“伟人故居”给我深切的体会和生动的教育
在经历了红色之旅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无论是枣园的伟人故居,还是杨家岭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不要奢望那些伟人们会去为自己建设什么高贵华丽的处所,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参观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伟人故居。
伟人们,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伟人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