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发人深省,意味深长,作文不仅要审清写作的重点,还要从题目上揣摩重点,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我家乡的春节作文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篇1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要属春节了。
除夕早晨,我还在暖和的被窝里不想起,可是爸爸还是把我叫起来,让我帮他贴春联。爸爸把“福”字倒过来贴,我赶紧让爸爸重新贴。可爸爸说:“把‘福’就要倒着贴才好呢!意思是‘福’呀,到我们家了。”
我来到大街上,行人们穿着粉的、黄的、红的、紫的、绿的……五颜六色的新衣服,像一朵朵花一样,美丽极了。
吃完饭,妈妈和奶奶在包饺子。我注意到妈妈旁边有几枚锃亮的硬币,我跑过去笑眯眯地问妈妈:“这几个硬币我可以拿去买东西吃吗?”妈妈回答:“不可以,这是要包进饺子里的。如果你吃到了这几个有硬币的饺子,新的一年你会很幸运的。”
妈妈包好饺子后,拿出新衣服让我试一试,我穿上后很合适,我真是太喜欢这件衣服了,我都不想脱下来。
一转眼到晚上了,妈妈和奶奶做了好多好吃的,有小鸡、鱼、排骨……还有很多饮料。酒足饭饱后,我消化了一会儿,就出门去玩了。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床,去给长辈们拜年,还收了好多压岁钱,心里美滋滋的。我早饭吃的是饺子,我吃最后一个饺子的时候,猛然被一个硬硬的东西硌了牙,原来我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
吃完饭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公园里有好多小朋友,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晚上,爸爸拿烟花爆竹在院子中心放了起来,烟火在天空中绽放开来,真是光彩夺目。
春节可真有趣,真好玩,爸爸妈妈也不再那么忙,可以全心地陪伴我,这个春节我真是太幸福了。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篇2
“二十八,二十九……到了!终于过年了!”我掰着手指头算着,明天就要过年了!春节就从这儿开始了!明天可是春节的一个高潮哟!
过年真是与众不同。鞭炮声一早上就响了起来,街上的人们都穿着节日盛装,有的在买东西,有的在回家的路上,有的在扯家常……很快,到了傍晚,大街上连个人影也没有,到处飘着饭菜的香味,原来都在家里赶做年夜饭呢!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也贴好了各色的年画,人们都围坐在大圆桌前。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也响个不停。人们吃完了团圆饭,都走出来放烟花,街上到处红红火火,烟花爆竹声构成一首欢快的乐曲,似乎在庆祝合家团圆。天上到处五颜六色,黑夜仿佛变成了白昼,孩子们也在街上又蹦又跳,每一个人都沉浸在笼罩在幸福欢乐之中。
快乐的时刻也过得很快,到了12点,鞭炮声又响了起来,新的一年来临了!人们一点也没有倦意,畅谈着对新一年的憧憬……到了正月,每一天每一家都热闹非凡。因为人们都到亲戚家拜年,互相祝福。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五,这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了!晚上,整条大街张灯结彩,红火美丽,烟花爆竹声响个不停,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形各色的灯,小孩子们提着自己的灯笼走来走去……还有就是吃汤圆,一家子围在一起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春节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人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开始了新的奋斗。过春节的意义就是让人们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这个春节我过得分外愉快。我爱我家乡的春节!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篇3
学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让我想起了家乡的春节美食——腊肉
过年,贵州家乡的每家每户都要把养了一年的猪杀了,把猪肉切城一大块一大块,在中间戳个洞,用绳子穿过,把一块块肉拴起来,再往肉块上抹盐、撒花椒、擦大蒜和生姜,之后拿到院子里晒几天,然后把它们放在火上烤,直到流油出现黑斑,发出一阵阵幽香就行了。每逢春节,乡里会举行“腊肉大赛”,各家拿出腊肉切成小丁装在盘子里,评委们每人吃一块,把参赛的腊肉都尝个遍,最后评出腊肉冠军,做了冠军腊肉的家庭就特别有自豪。
裁判也会考孩子们一些问题,大人不能帮忙,否折扣一块腊肉,如果小孩答对了,就奖励一块腊肉。比如裁判会问:“为什这种肉叫腊肉。”记得有个小女孩说:“因为它是肉,而且是猪肉。”“那如果是鱼,我们是不是叫腊鱼啊?”裁判接着说:“因为在以前,我们粮食少,两三天才能吃上一顿,有一天,山上起了大火,烧死了许多动物,那时候在十二月多,十二月又称腊月,这些烤熟的动物肉,让村民们挨过了寒冷的冬天。所以,我们要在腊月做腊肉。”
大年初一,是我们小孩的节日,那时,我们便是强盗,要抢爸爸妈妈以及亲人们的钱,不给红包不许走。到了下午,我们会偷偷割下一小块一小块的腊肉,聚在一起烤腊肉,拿着一个小碗,里面放了胡椒粉、辣酱等调料,把烤熟的腊肉放进去蘸一蘸,就可以享受另一种美味了。
现在,在绍兴过年,老妈也会跟我们做腊肉,一样是猪肉,一样的做法,可为什么我就是吃不出老家的味道呢?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篇4
在家乡天津,早早就有了过年的气氛。
在年前,每家每户都要打扫卫生,把房间清理干净,在明亮的窗户外再贴上“吊钱”,迎接新年。“吊钱”就是天津方言中窗花的意思。“吊钱”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的是钱币,有的则是元宝。祈求财运滚滚而来。
在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在一起,交谈、看春晚、吃年夜饭、守岁。到了临近半夜12点,即将到达大年初一凌晨时,大家一起到院子里放爆竹和焰火。这时全市的鞭炮和爆竹的“叭叭叭”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漫天五光十色的焰火此起彼伏,直到天亮,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到耳边爆竹声不绝。
午夜放完爆竹后,大家还要热热闹闹地回到桌子吃饺子。这时大年初一,一年的开始,一定要吃饺子。一起吃完饺子后,还要喝饺子汤,就是煮饺子的开水。吃完饺子接着喝饺子汤刚开始清淡无味,如同白开水。但是很快就感到非常解渴,天津的俗话说:“原汤化原食。”就是这个意思。剩下来的饺子怎么办?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一一天都只吃饺子,把剩下来的饺子给吃了,这代表着团团圆圆的意思。这同样是天津的习俗。
天津的春节非常热闹,天津的春节非常忙活。我喜欢窗外寒风中飞舞的红吊钱,室内热气腾腾的热饺子,家家户户都能听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这些与杭州不同的北方过年气氛。我非常喜欢天津的春节。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篇5
按老规矩,攸县人的春节应当从除夕讲起。
除夕这天早上热热闹闹的,空气中掺杂着刺鼻的鞭炮味儿,全镇人忙里忙外:忙着贴鲜红的春联,忙着粘五彩的年画,忙着挂醒目的红灯笼,没有一个闲着的人。春联红底黑字,笔力遒劲,字里行间洋溢着喜庆;有的年画印着威严可怖的门神,有的则印着可爱红色的小锦鲤。每家门口都挂了好几盏红灯笼,灯笼一挂起,就预示着喜庆的时刻即将到来。
这天还要一起大扫除,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不能留一丁点灰尘,这样寓意扫尽霉气,招来好运。中午必吃的一样菜是剁椒鱼头,在鱼头上撒上红彤彤的剁椒加为点缀,味道鲜香浓郁。剁椒是这道菜的灵魂,它代表着家乡的味道。但即使鱼再好吃,除夕这天的鱼不能吃完,一定要留到大年初一,寓意年年有余。
到了大年初一,一大早,每家每户都开始放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这边还未停歇,那边的声音又起来了。初一早上早上我们一般吃饺子,中午则要吃这四样菜:鱼、鸭、鸡、肉。鱼要吃除夕那天剩下的;鸭要选麻鸭,个头大,肉多;鸡要选公鸡,把公鸡整只清炖,然后头朝上,便可以祭神了;肉要用红曲米染红,之后便成了粉蒸肉,寓意红红火火。在吃这些菜前,要让最年长的长辈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