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的作文5篇

时间:2023-05-29 作者:Fallinlove 作文精选

作文是我们用于记录生活琐事的文体,你知道该怎么写吗,有意义的作文是需要融入自己对于相关事件的真实感受的,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听戏的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听戏的作文5篇

听戏的作文篇1

一年级暑假的那个夏天,我是在广东老家度过的。那时候,离我家不远处的小广场上天天有人在唱戏,光顾者以老人居多。我们姐弟和邻居家的几个小孩子由于没事干也就跟去了,说是看戏,其实绝大时间都是在帮那些哥哥姐姐叫卖冰棍,顺便自己也过一下“馋瘾”。七月底的天气既闷又热,我们不停地在拭去额头上的汗珠。小广场上人山人海。不论男女老少,都在等着戏的开演。

许久,戏台上那大红色的布终于缓缓拉开,从里面出来几个涂得又红又白的人。经旁白介绍,我们才知道今天演的戏是关于陈世美与秦香莲的。

看着台上那“秦香莲”泪眼婆娑地面对县太爷,我便很想飞回古代去,狠狠地踹那陈世美几脚,怪不得现在的人们都管那些拈花惹草、喜新厌旧的男人叫陈世美呢!原来背后有这样的故事。正当我想得入神的时候,台上“县太爷”的惊堂木把我的魂给唤了回来。“大胆刁民陈世美,现在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话好说?”“县太爷”的一番话,使得台下的观众连声叫好,有的还挥拳头呢,“本官判你明日午后问斩,退堂。”

渐渐的,戏到了尾声,也就是最高潮的阶段----问斩陈世美。此时此刻,全场人鸦雀无声,都瞪大了眼睛盯着台上,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不例外,好像怕错过这个重要阶段似的。监斩官扔下的令牌发出异常清脆的响声,这一声,紧扣着每个人的心弦。这时,刽子手大刀一挥,银光闪过我的眼睛,接下来就是那陈世美的惨叫,随后幕就拉上了。

至今,那情景还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听戏的作文篇2

今年五一假期回老家,最让人难忘的是爷爷向我讲述的他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以前的每年五月份,家乡总要唱几天戏的,而这一传统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到了天将暗的时候,已经把戏台装扮好了。在戏台的中央,挂上了几层幕布,旁边还吊着几盏灯,戏台两侧的树枝上安上了两只大喇叭,台底下早已坐满了人。小孩子们坐在最前面,却不安分,不停地在人群里追逐打闹。

听爷爷说,那个时候演得最多的就是《窦娥冤》和《金沙滩》这两出戏。演出的时候,爷爷他们一群小孩谁也没有耐心将一部戏完整地看完,不过,爷爷说他最喜欢看《窦娥冤》里张驴儿父子滑稽逗人的表演了。他一边说着,一边还做出动作:两个丑角互相指着对方,脑袋像公鸡似的有节奏地伸。让我也不禁向往了很久。

爷爷为什么还喜欢看《金沙滩》呢?他说,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武打场面。在两军打仗之前,几个小兵先要翻一会儿筋斗,耍一阵儿花枪。这个时候,小孩子们连眼都不愿眨一下,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爷爷说他非常佩服耍花枪的武生,简直将花枪耍得出神人化了,他们即使将旋转的花枪抛到空中,也会稳稳地接住。后来,爷爷央求他的父亲(我的曾祖父)给他也削了根木棍,涂上一圈一圈的色彩,就变成了一根花枪了。于是,爷爷便开始认真地练习耍花枪了,走哪练哪。

可惜,有一天祖母拿着那根花棍赶驴推磨时,被驴踩断了,害得爷爷伤心了好几天。

这些事情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了,但是,爷爷说起来的时候,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我也因为这样,而经常看中央台的戏剧频道,有时候还能哼出几句台词呢!

听戏的作文篇3

我听过两类戏,一类是黄梅戏,一类是京戏。京戏是去年在老舍茶馆听的,不过只唱了一段,但那角着实唱的不行,一到高音就泄了气,于是,我只顾喝茶吃点点心,然后就踏实的睡着了。而关于黄梅戏,我是从六七岁时开始听的,可那时的确过于年幼,哪还记得唱了些什么。

每年秋收之后,村里头就会请些戏班子,唱的大多是黄梅戏,偶尔也有赣戏。每逢此时,不管大人,或者小孩,再晚饭之余,便会扛着长凳,或者小板凳从各个方向不约而同的簇拥在祠堂下的戏台,戏台不是原有的,只是临时搭建的,虽然简陋,但也成型。去的早的,便可占据前排,去的晚的,便只能站在板凳上,踮起脚远远的望着,而对于我来说,前排与后排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父母能否给点零花钱,买根甘蔗或者泡泡糖。倘不给,便不依不饶,搅乱他们看戏的兴致。若给了,便前脚跳,后脚跳的钻出人群。累了,就跑去母亲的怀里,假装正经的看戏。我看戏,总觉得在梦里,台上有穿红的,穿绿的,还有大胡子,高帽子等。他们有些长的特别可怕,有些又长的特别可亲。反正嘴里喊着的,叫着的,唱着的我是一句都不懂。睡醒之后,戏还没有结束,我又从母亲的怀里溜出来,和小伙伴跑去戏台对面的楼顶,楼顶已经趴满了一排排的人了,有的屁股大,有的屁股圆,但都分成两瓣。我就站在屁股的后面,远远的望着戏台,似乎这才是看戏,本来就不懂,所以干脆站的更远些。我从兜里掏出瓜子,一边磕,一边朝下吐。楼下几个年长的男孩,头发被铺了一层厚厚的壳,却还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看得大多不是戏,而是村里标致的女孩。有些女孩回过头,看见头顶的瓜子壳,便捂住嘴笑了起来,这时,他们才反应过来,要对楼上趴着一排的屁股好看。我闻风,就下了楼去,正好赶上那帮男孩,问我是谁干的,我便告知他们是来找妈妈的,他们见我小,也没有为难,让我走了。我躲在母亲的怀里,眼睛一直望着楼顶,可毕竟没有打起来,屁股里头最圆的比他们还要年长,所以拌了几句嘴,就没了声。大概到了十点,戏就结束了,靠后的人就跳下凳子,用手弹去尘土,然后扛着凳子回去了,他们一般不会讨论戏,更多的是议论谁脑门大,总挡着。说下回一定早点过来,然后在戴顶大帽子。走前排的总会等到谢幕才依依不舍的扛着凳子回家。也不尽全是,到了这点,大多小孩都睡着了,除了凳子,还得扛着或者抱着小孩回去。我家有三个小孩,除了我,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姐姐年龄大,常常被母亲叫醒,然后牵着手走,我和妹妹年龄小,总撒点娇,赖着不醒,父亲便像棵树,身上挂着我和我妹。

闹腾了一晚上,夜里显得格外安静。戏台前一片狼藉,瓜果皮壳铺了一层又一层,硬邦邦的水泥地一下变得松软。早上起来,我觉得应该正经的听一回戏,于是吃了早饭就跑到戏台,戏台还在,可谢了幕,唱戏的有些没起来,有些在刷牙,他们只住在一间小小的车厢里,当然,辈分大的被安排到村长家去住了,吃的早饭也是挺丰盛的。白天是不唱戏的,一个大概二十左右的男孩告诉我。可我不想走,一直在旁边看着。我问那人,为什么到了晚上,你们就变了脸,连说话的腔调都变了。他笑了笑,然后没有说话。不过这是常事,我常常问大人一些问题,比如什么叫做看对眼或者什么叫做性交。可谁也不告诉我。白天我就跟着戏班子在村里晃荡,他们走进一户人家,出来时,手上就会多些钱或者红包,有些还是吃的,比如葡萄干,桂圆干,荔枝干,白糖,红糖,红薯粉,葛粉等。我觉得这事很好玩,可能到了最后也能分点东西,于是我就跟着他们从这家进,那家出,一直到了我家,我就不让他们进了,因为我舍不得那些吃的。母亲见到我,就把我拽在屁股后面,然后给了些红包说了几句这戏唱的.真好之类的话。他们走时,我又想跟上去,可母亲把我拦住了,叫我在家好好的呆着。

第二天,大家又如约而至的来到戏台前,和以往不同的是前排坐满了戴帽子的人,没有帽子的就戴上斗笠,像极了乡里的干部。戏开不久,后头的人就开始叫骂起来,可他们从不回头,只顾看着,然后时不时的叫一声“好”。渐渐的,就没了叫骂声,我还是没有正经的看戏,一会跑到前排,一会溜到屋顶。大概人多,玩的甚是尽兴。

一般这样的戏要唱上好几天,可能五六天,也可能半个月,总

...
《听戏的作文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