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一项基本功,在语文学科中占比很高,作文一直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在我身边的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在我身边的作文篇1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手好像有了魔法,碰到什么东西就会带电,有时,还能看到火星。有一次,我脱毛衣时,不仅看到了火星,还听到了“噼里啪啦”的响声。
今天,我做完家庭作业,就玩起了吹气球。我把一只蓝色的气球吹得很大,用线把口系好,大海一样的蓝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美了。我想把气球高高地抛起,没想到气球竟然粘在我的衣服上。我听妈妈说过,这是静电引起的。可是,什么是静电呢?静电又是怎么形成的?
我还是问问“百事通”妈妈吧。
妈妈耐心地说:“静电是指当电荷停留在物体表面时,物体与外部发生摩擦瞬间起电的现象。刚才,气球粘到你的衣服上,是因为气球受到了摩擦,通过摩擦使不带电的中性气球带上了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我对静电产生了好奇,睁大眼睛问妈妈:“妈妈,我们能一起做一个摩擦起电的小实验吗?”
妈妈也高兴地说:“当然可以,你去准备好一把梳子和一些碎纸屑。”
我很快就准备好了所需材料。妈妈让我用梳子梳头发,然后用梳子接近那些碎纸屑,这时梳子吸上了碎纸屑。
妈妈说:“这种吸引纸屑的现象就是由静电引起的。”
“我们试一试两个气球之间会不会吸引呢?”我欢呼雀跃地说。
我把两个气球吹大,摩擦它们的表面,并把它们靠近,没有相互吸引。这是为什么呢?可是气球为什么能粘在衣服上?
妈妈笑着对我说:“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存在斥力而相互排斥。气球能够沾在衣服上,是因为气球带有负电荷,衣服带有正电荷,所以它们才会相互吸引。”
科学在我身边的作文篇2
每一个微小的梦想都能点亮一片星空,每一株嫩绿的幼苗最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而我,因为一次转鸡蛋的科学游戏,使我喜欢上了科学,迷恋上了科学。明白了科学无处不在。
这天,爸爸妈妈去上班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茶几上放着早餐。我边吃边转动手上的熟鸡蛋,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再拿一个鸡蛋去和妈妈煮的鸡蛋比赛,来个“蛋蛋转转转”比赛,肯定很好玩。于是,我又从冰箱里拿了一个鸡蛋出来。我嘴里喊着预备开始后,两只手同时转动鸡蛋,可没想到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鸡蛋没转多久就停止了,而熟鸡蛋还欢快地转动着。所以,我宣布获胜是熟鸡蛋。第二轮比赛开始,我这次把生鸡蛋用力转了两下,结果还是败给了熟鸡蛋。我渐渐的开始疑惑了,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刚拿出来的蛋那么不堪一击呢?带着疑问我上网查阅了资料。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熟鸡蛋比生鸡蛋转得长的原因是熟鸡蛋里的蛋清和蛋黄成了固体,重心稳定,所以转得又快又长。而生鸡蛋里面液体状的蛋清和蛋黄,在转动时会逆向旋转,重心不稳定,转速不一致,旋转时增加了阻力,很快就会使鸡蛋停止下来。
科学真是太有趣了,两个小小的鸡蛋里都蕴藏着科学知识。只要我们有一双留心观察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一双会动手操作的小手,就能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奥秘。
科学在我身边的作文篇3
我们的生活充满奥妙,是什么是这些奥妙出现?就是一点点科学的道理。蚂蚁为什么爱吃糖?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这有着什么作用呢?让我们走进生活,去探索,去寻找。
比如,在一些小朋友的家里,他们做菜炒的油,放在柜子底下,久而久之就会有一些虫蚁爬满油桶。特别是蟑螂,其实它不是来伤害人类的,它只是想让自己吃饱,其实它的早中晚餐就是放在柜子底下的.那一点点油。就像我们人吃米饭一样,补充营养,蟑螂就是靠吃油来补充营养的。蟑螂身体里就是所需油里包含的纤维素,让自己维持更久的生命。
小朋友家里也许有黄糖,这是哪种动物爱吃的食物呢?当然是蚂蚁了。你知道蚂蚁是怎么吃食的吗?让我来为你详细介绍介绍吧!首先只有一只蚂蚁去观察地点和重量的,它回去后再用触须传递信息。其他蚂蚁知道后都联群结对地向食物地点走去。先一部分蚂蚁把食物抬起来,再上去一部分蚂蚁帮助它们把食物抬回去。回去后,蚁王就开始分食物,让蚂蚁们都收到食物,但蚂蚁们都会尊敬地让蚁王先吃,然后再张开那小小的嘴,慢慢地咀嚼着食物。
……
生活中的奥妙远远不止这些,其他的奥妙还需我们慢慢地探索、发现,从中更深地明白科学的道理。你发现科学了吗?其实生活的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都藏着无数的奥秘。
科学在我身边的作文篇4
科学无处不在,连普通的作文课中,也能探究出一个个新奇有趣的奥秘。它就像顽皮的小娃娃隐藏在你我身边。
这一天,我和往常一样,去上作文课,可老师却有所改变。瞧,他正眯着眼看着桌上的一个空瓶子,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不用手就让瓶子凹下去呢?”大家议论纷纷,迫不及待地用了各种方法,有的说把瓶子里的气吸完,有的运用了残忍的手段——用脚踩,有的将挺沉重的书包压在了瓶子身上……可最后大家都败下阵来,瓶子还是圆鼓鼓的,哈哈,可能是因为“脂肪”太多了吧?
后来老师“拯救”了我们,他神秘兮兮地将滚烫的热水倒入瓶中,瓶里顿时升起一缕白烟,“有什么变化吗?”“没有!”我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大家看仔细了!”老师一边笑一边把水全部倒出,一滴不剩,随后迅速盖上瓶盖,“接下来我们把舞台交给时间!”我们屏息凝视,半晌,一位同学叫起来:“看,瓶子“瘦”啦!”只见瓶子中间,渐渐凹下去,仿佛是深吸了一口气,形成了怪异的“壮观”现象,真是有趣!我们又是一片翻江倒海的议论,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仿佛个个脸上写满了“我不相信”四个大字。
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外界强大的力量都无法让它动弹,而一点热水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让瓶子变形?原来是因为热水吸收了瓶子内的一部分空气,压力变小,相比瓶外的空气与压力就大一些。这样,就会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压扁瓶子。
科学真是有趣,其中的奥秘数不胜数,我一定要快点长大,去接触更多的科学原理!
科学在我身边的作文篇5
星期四下午第三课,我们在邵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大教室,一位陌生的男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科学课。
课一开始,屏幕上出现了刘谦变魔术的场景,只见刘谦轻轻地把一枚硬币向上一抛,硬币就不翼而飞了,这太神奇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油然而生。这时老师为我们揭了密:磁铁,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老师在屏幕上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磁铁,这些磁铁形态各异,我们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有马蹄形磁铁,有轨道式磁铁,有方糖式磁铁等等。在这个有趣的环节中,我们渐渐忘记了上公开课的紧张,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接着,老师指导我们开始做实验。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两块条形磁铁,轻轻地靠近,突然,一股神奇的力量把这两块磁铁紧紧地吸在了一起。我又把它们的另一端靠拢,可这次他们俩就像一对闹了别扭的好朋友,各自掉头分开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老师说:“这是磁铁的特性——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老师又让我们小组合作,用磁铁取出水杯之中的大头针,又不能碰到水。我略加思索,拿着磁铁隔着玻璃杯去吸大头针,其他三位组员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见大头针在磁铁的带动下缓缓地向上移动,最后终于离开了水面,被磁铁吸了上来。“耶!我们成功啦!”大家欢呼雀跃着,互相击掌庆贺。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呀!我们不仅学会了科学知识,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