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大家上学时经常写的一种文体,作文写的好能间接提升自身的成绩,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北京的胡同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北京的胡同作文篇1
北京作为“文化首都,世界名城。”它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同时也饱经了许多历史沧桑。就比如那一条条简朴的胡同,背后则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卖糖葫芦喽,酸酸甜甜的糖葫芦哟!”现在漫步于胡同之间,依旧能够听到这质朴的叫卖声。胡同里则是一排排青砖绿瓦,之后座落的则是一座座方正典雅的四合院,每家每户的四合院外整齐的排好两个厚重的石狮子,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家的兴衰史,这简简单单的胡同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呢?
打小儿我们一大家子就住在胡同背后的四合院中,爷爷总对我说:“咱这胡同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咱这儿也不像那些高楼大厦出门要锁门,这条胡同的每家每户我们都视作亲人,忘记锁门也无妨。”是啊,每当中午的饭点在胡同里见面,大家总会互相问一句:“吃了吗您呐?”这亲切的声音就仿佛自己家人喊话的声音。午后的阳光洒落在胡同里,几位爷爷奶奶便会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说说笑笑,他们脸上虽已面脸皱纹饱经沧桑,但我却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丝毫没有隔阂的那种声音,显得十分温暖,这质朴胡同背后,保留了老北京的人美。
秋天总是老北京胡同最美的季节,秋风乍起,枫叶上金黄的枫叶如同精灵舞动一般卷起来,温暖的阳光也穿过枝叶斑斑驳驳散射在绿瓦红墙之上,枫叶飘落到胡同口的大井里,哥哥便会带着我到胡同口,用大网捞起落叶,清澈的井水映出我们稚嫩的面庞,别有一番风味。金黄的枫叶晒干后被我们制作成书签、叶画,保留下了我们纯真的童年。这青砖绿瓦背后,留有了老北京最美的景色。
春节则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拿出自己的绝活儿,有的负责酿腊八蒜做腊八粥,有的负责做豆汁儿驴打滚,我家则负责包饺子。这一天走在胡同里便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这是长辈对于晚辈的心意,这种文化也一直被流传至今。到了晚上,哥哥会拉着我在胡同里放鞭炮,家里会聚齐了亲人吃团圆的年夜饭,然后在一起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热闹的“春晚,”直到零点的钟声响起,爷爷带着我们兄妹俩为各家各户送上热腾腾的饺子,胡同里满是新年快乐的祝福声,十分喜庆,胡同背后还保留了老北京的情美!
再听听这质朴的名字:帽儿胡同,水井胡同,新莲子胡同……简单的名字背后却藏着许多深层的文化内涵,这似简而深的胡同被永久的保留下来,流传下它独有的特殊魅力。老北京胡同的韵味无穷、魅力无限!
北京的胡同作文篇2
穿过熟悉的天安门,驶过600年历史的故宫,我们就开到了这次的目的地-大江胡同。大江胡同有非常多的四合院,每个四合院里都住着不同的人,老师让我们去观察并且做采访。
我鼓起勇气去敲了第一家的门,但是被拒绝了,不过我并没有放弃,我去到了第二家敲了一敲门,出来的是一个老爷爷,他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老爷爷年纪很大了,头发已经花白。老爷爷说因为这个房子要重装,现在正在铺水泥,我们只能踩着一条独木板,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四合院。
这是我第一次去到有人居住的四合院里,想象中里面会是非常漂亮、高端、大气,可是在我眼前的是座破败不堪的院子,一边是快要倒塌的房子、凹凸不平的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另一边是新建的房子,与旁边的老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有院门和围墙还保存完整。院子里有一个遮阳伞,还放着沙发供人休息和聊天。
住在这里的是一个姓杨的爷爷,还有他的夫人。杨爷爷说他就出生在这里,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四合院,他们已经在这里居住了70年。“70年!”我在心里感叹道,“好长的时间啊!”
杨爷爷告诉我们说,这个院子快要拆迁了,住不了几年了。我问爷爷“房子要拆迁了,您会舍不得吗?”爷爷说当然会啊,这是我从小到大生活的房子,里面是我一辈子的回忆。我想如果换做是我的话,我肯定也会非常难过。爷爷奶奶还给我们看他们孙子们的照片,不知道他们长大了也还会记得爷爷奶奶生活过的老胡同吗?
我猜想以后这个院子可能会变成我们现在所居住的楼房,如果我是城市规划师的话,我会把这些胡同都保存,再把有缺陷的部分都修复好,再请这些居民们回到自己的家中来住,没有这些居民,胡同也就没有了灵魂。
北京的胡同作文篇3
北京胡同可以说是北京物质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而在这一条条胡同中又有着一个个不起眼的人物,引领人们感知胡同之美。他们是谁?
相信大家都一定看过《骆驼祥子》吧?祥子是什么职业呀?对,没错,他是一位人力车夫。
他在本次游学活动中,学校特意为我们请来了北京唯数不多的车夫。让我们去深入胡同,理解胡同的文化。但我必行,我还懂得了许多道理。
就好比我所乘坐的这两黄包车,骑车的师傅就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这是怎么回事?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我与我的好友小丁共乘一辆车。这对于车夫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因为我与小丁都有些许胖,加在一起,对于一个健壮的年轻人载着我们都是件很辛苦的事,更何况是年老的车夫呢?再说我的车夫……(啪!别剧透)
我们上车没过多久,才在胡同里转悠了几个拐弯,就听到师傅气喘吁吁了。我的好友小丁是一个热情之人,而我虽不是热情之人,但也不喜欢看人难受。于是我们决定让这位师傅靠边休息一下,但师傅掌着车盘,不停下,也不减速。
后来,在小丁逼问下,师傅告诉我们他不久前骑车出了点事故,他的肋骨断了三根。虽然现在手术后康复了,但身体大不如前,也不太敢卖力,骑车久了,就很累。而且,听他说来,他的好几位车友身体状况都不乐观,但是为了每天多拉几趟,大家都起早贪黑,卖力干活。
我和小丁想说几句安慰车夫的话,但我们一句话都说不出。我如鲠在喉,我终于真正懂了杨绛在《老王》一文中的那份“愧怍”。我也终于懂了老舍笔下祥子的那份拼搏。
原来世界上有些人不像我们一样可以衣食无忧,他们甚至生病了也要出来赚钱,只为了生存下去……
我通过这一次的活动,才明白自己是多么幸福……
北京的胡同作文篇4
人们常说北京那是“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北京的胡同也确实如俗语里说的这样,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胡同还真不少,胡同有宽窄、长短、大小之分,叫法也不同,有的叫胡同、有的叫巷;胡同都是以居住为主,也有商业化的和功能型的,比如“功能型的”车辇店胡同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孔时停放车辇的地方;“商业化的”南锣鼓巷是当时有名的富人居住区。
最有趣的就是胡同名字的由来,如黑芝麻胡同原名“何纸马胡同”,因为这里曾有一个姓何的人以糊纸马这一行业为生而得名;寿比胡同原名为“臭皮胡同”,只因此胡同有一熟皮作坊而得名。
走进胡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名字,还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比如方家胡同里的循郡王府、秦老胡同里的清内务府总管明善的“绮园”、沙井胡同里的清内务府大臣奎俊的宅邸;还有名人故居,如后圆恩寺里的茅盾故居、雨儿胡同里的齐白石故居,还有细管胡同里的作曲家田汉故居等,这些都仿佛让我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所以封胡同为“历史见证者”也是当之无愧的!
看啊,胡同是多么有意思呀!光这几点就能让人足足品味了。改天有空,我还要去胡同里好好遛遛,品味品味北京胡同里的韵味,去看看胡同中的历史,探索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
北京的胡同作文篇5
今天是我们在北京的最后一天,我们一就像前几日一般兴奋,兴奋里却还带着点不舍,路过天安门,急匆匆地瞧上一眼,来到什刹海的胡同口,这里与我想象中的热闹大不一样,而是静谧的,甚至可以用清幽来形容。
两人结伴,排队有序乘上具有北京特色的人力三轮车,伴随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