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是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的, ,我们要根据作文的和字数要求来完成一篇作文,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篇1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篇2
留住传统文化的根——春节
大年初一是我最盼望的日子——春节。春节又叫做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意义。一为亲人团聚,联络亲情,礼仪往来;二则祭祀祖先,感念天地,缅怀先人;三是辞旧迎新,展望未来。春节的各种习俗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传承了数千载的古老节日里,我们是最快乐、最幸福的。
每到这个时候,一家人便团聚在一起,美美地吃着团圆饭。那香糯的年糕,敦厚的汤圆,红通通的香肠,油亮亮的腊肉,勾动着我们的味蕾,牵引着人们的情思。这种中国独有的美食,饱含了人们对年的深情。
每到这个时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假期,真正的亲人团聚。因为不管相隔多远,亲人们总是会及时赶回来,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大人们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小孩们也放下了书本,全心的投入了春节的各种活动:贴春联、祭祖、串门、放烟花……
每到这个时候,便是孩童时的我最乐呵的几天了。穿着新衣,攥着压岁钱,和小伙伴们一起开无忧无虑地到处跑,放着烟花,在噼噼叭叭的鞭炮声中,欢快的笑声四处飞扬……夜幕降临,明亮的窗前,透出一家人围在桌前,热热闹闹吃着饭,看着烟花的画面,那种满满的幸福感是金钱不可替代的。
通常我们这些春节活动会持续到正月十五。有时候,我们会去放孔明灯。那大大小小的孔明灯,飘荡在空中,随着风起起伏伏,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与祝福,慢慢飞向高处。远远望去,与天上的繁星相映衬,热闹,明亮。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洋节洋文化流行起来,并且愈演愈热了。看着那些商家贴出来的各种广告,大街小巷的年轻人孩子们或提着南瓜灯,装扮成女巫等怪模样,或扮着堆满笑容的圣诞老人分发糖果,或写满爱意的花式情人节表白……我有点疑惑了:这些欢乐的脸后面,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些节日的意义呢?商家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促销罢了,大多数的人们也不过是跟风罢了。
与此同时,有的人还在叹气:这个年过得越来越没意思了。我想说:没意思的不是年本身,而是人们的思想。当人们盲目崇拜西方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很多人未曾用心去感受,那些积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仍扎根在我们的心底,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让我们重新拾起传统文化的精髓,留住传统文化的根。让我们继续弘扬传统,将华夏文明继续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篇3
小小木偶戏,悠悠闽南韵
一只木偶,几缕悬丝,演绎万千故事。一方小小的舞台上,木偶们或舞枪弄棒,或笔走龙蛇,台下的人看得如痴如醉,时不时拍手叫好,这便是我们闽南特有的木偶戏。古老的中国孕育着千样文化,闽南木偶戏文化便是这其中的一颗闪亮的金星。说到木偶戏,我跟它还有一段“渊源”呢。
记得有一次,爸妈带我回去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这段时间木偶戏团刚好来这里演出,爸爸说要带着我这个城里的“土包子”去看看热闹。走近一看,锣鼓喧天中,小木偶们在表演者灵活的指挥下,正在演绎一出《三打白骨精》。只看见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白骨精诡计,提棒便打。一会儿又见白骨精装模作样,诈死逃脱,徒留师徒几人争辩不休……我一下子沉浸到这个故事中,好像也成了受了委屈的孙悟空,气愤不已。突然,锣鼓声戛然而止,观众们拍手叫好,我这才从木偶的世界回到现实中。这一场木偶戏,让我震撼,也让我那颗好奇的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想了解木偶戏更多的知识。这些没有生命的木偶人,是谁赋予了他们这样的生气呢?爸爸带着我去采访了表演者,他告诉我,小小的木偶并不好控制,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他们必须反复练习,小小木偶戏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啊。这样的的坚持让我敬佩不已,也让我对奇妙的木偶戏更加着迷了。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查阅了资料,原来,小小的木偶竟是这样“大有来头”。木偶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三国就已有人偶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人偶表演故事。明末清初时木偶戏开始在闽南各地落地开花。在一场场的木偶戏表演中,传承着我们闽南特有的文化,同时也架构起了闽南和在外侨胞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可惜的是,后来就很难得看见木偶戏的表演了。这么精彩的木偶戏经历了千年历史的考验,难道要从此销声匿迹了吗?后来有一次看报纸,我欣喜地得知,我们的木偶戏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木偶又将焕发出新活力。不仅如此,小木偶还代表我们泉州,走上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我们的闽南魅力,传播我们的闽南文化。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人像我一样,喜欢上这独特的木偶戏。
泉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蕴育着古老而又神奇的闽南文化,并一代代的传承着。作为一个小小闽南人,我有一个大大的闽南梦。我梦想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者,让我们的木偶戏等闽南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人们也爱上我们深爱的家乡——泉州。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篇4
就像大江大河最后都会汇入海洋一样,各国文化的长河也必然会交错、冲击,然后流入海洋。而我们大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也正遭受着西方文化的冲击、挑战,只有我们每一位国民,誓死扞卫我们大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