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我们从步入小学就要开始学习的需要学科,作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句、排比句表达内心情感,这样的作文才生动,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起拼一起赢作文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一起拼一起赢作文篇1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北方地区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至于冬至祭祖之俗,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祖所表达的正在于此。
在我们小时候,冬至是个和过年(除夕)、清明节、七月半一起并重的节日,并有谚语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就是说烧纸钱祭祖,清明节那天时辰要早点,冬至这天要时辰要晚点,而农历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每到这几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烧四大碗祭祖,当中鱼和豆腐不可少,鱼即“余”,希望过上富足有余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祭祖的四大碗菜也有讲究,首先不能有荤气的东西,比如葱,蒜,韭菜。其次,鱼最好是鲫鱼,不能是鲢鱼,因为鲢鱼无籽(子)。四大碗一般至少有鱼,肉,豆腐,第四种有时是蛋皮,过年则是肉圆子。
祭祖的场合在家里堂屋,要焚香祷告,氛围很是庄重,所以各种细节总是丝毫不敢马虎。祭祖的饭要倒扣,每碗插的筷子数量一至三双不等。小时候,我好奇地问家人为什么这样?家人只是说给死去的家族长辈吃的饭就该这样,至于每碗饭上的筷子数量不等,更是解释不清,是上代人传下来的规矩。祭完祖先的饭菜要在灶上回过热气后才能吃。
祭祖的八仙桌的面板的纹路要东西走向(平常使用时候则是南北走向)。南面烧纸、拜祭。烧纸钱时,大人要求我们不能说话,不要乱跑,说这时亡人只在吃饭,不能打搅他们。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这一天不能打坏饭碗等。当然,更重要的一点,祭祖必须由男子进行(我想,这也许就是农村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没有男孩的家庭,必须得招赘女婿,行驶儿子祭祖的义务。
我们家祭祖,父亲健在时,由父亲主办,父亲去世后就由哥哥们操办,上饭、插筷子、点蜡烛(小时候没有蜡烛,就点煤油罩子灯)、依次磕头、烧纸钱、回锅饭,一家人再吃饭。回来,我在城里安了家,清明节、过年前肯定要回家上坟、敬亡人,过大冬就没有回去过,生活在楼上也没有敬过亡人。这样一个场景:焚香烧纸的烟火缭绕中,一个孩童平神静气,满脸肃穆,对着桌子三叩其首,这对于孩子是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后人不能忘根。
我们住进了城里,我及将来孩子可能会不知道房子哪里是正南正北,也不会有大大的八仙桌。即使一切从简,想办法焚香祭祖,我的祖先又怎会知道,在某个钢铁森林的小盒子里,有他们的子孙在此祭拜?因此,我就一直没有给他们遥寄过纸钱,只会在清明节、年前,带着妻女把纸钱送到坟堆上烧。对我的孩子来说,我更不知道他们以后连我们这些精简了的动作还做不做?也不知道是否能将这些祖祖辈辈都有的烙印继续在她身上刻就下去?如果是,这是否是种迷信,或者是种自私?如果不是,这又是否会让她从此失去了根?
一起拼一起赢作文篇2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在节日里,人们走亲访友和亲人们团聚在一起,边吃月饼边赏月。
八月十五这天一早,外边喧闹声把我吵醒了,我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匆忙的洗刷完毕,透过窗户,我看到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商店里热闹起来了,人们有的在里面购买中秋节礼物,有的则匆匆忙忙的带着行李,赶回老家和家人团聚。
吃完早饭,爸爸也去商店买了些中秋礼物,当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随后我和爸爸便马不停蹄的往外公家赶。车刚开出去不久就不动了,定睛一看,这路上到处车水马龙,哪还能走啊!想必是那些身在异乡,今天赶回来过节的儿女们吧!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外公家。这时,亲朋好友们也来了,家里热闹无比。该吃午饭了,全家人共同举杯,庆祝中秋团圆。吃完饭,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水果,一边闲聊,外婆拿来几盒月饼,有酥皮的、豆沙的、莲蓉的、枣泥的……。我们几个孩子看到了,都争先恐后的拿着自己喜欢的月饼,大人们喝着雪碧和白酒,谈笑风生,“乱”作一片。
到了晚上,我们在草坪上说说笑笑。今天天气很好,繁星伴在圆盘一样圆的月亮旁边,别提有多美了。我躺在草坪上不禁的想:广寒宫真的会有嫦娥吗?月兔捣药的声音是“叮叮叮”还是“咚咚咚”呢?
随着知了的歌声,一阵风吹来,草坪上的草随风舞动,给中秋之夜似乎增添了几分生趣。已经九点多了,我们逐渐返回家中,盼着天宫二号的发射。到了22点04分,天宫二号点火发射,令我异常兴奋。在这万众期待的时刻,全国人民都在看着。
“十、九、八、七……二、一,点火”只见天宫二号的底部“哗”的冒出一团火焰。火箭徐徐升起,越来越快,几分钟后,指挥部正式宣布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我们尖叫着,它的发射给今年中秋节增加了光彩!
20__年的中秋节让我难忘!
一起拼一起赢作文篇3
说到中国传统节日,相信大家一定张口就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但是今天我要说的是八月十五月正圆的中秋节。
中秋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么,你了解它吗?想知道的话,就跟我来吧。先来说说中秋节的由来吧,有人说,中秋节是纪念嫦娥的节日,但今天我要来说说它由来的真面目。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中秋节的由来了吧,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中秋节的习俗和传说。先说说习俗,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我这里还有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有趣小传说,传说是这样的: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仙药。八月十五后羿带众人打猎,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盗药,后羿妻子嫦娥为保护仙药,遂将其吞下。吃下仙药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迟来的后羿只见到将要消失的嫦娥。后人为纪念善良的嫦娥,遂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啊!中秋,我爱你那丰富多彩的传说,爱你那一轮洁白发亮、圆圆的月亮,爱你那有趣的习俗……曾经有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