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式、段篇,写作文时才能一气呵成,写作文是为了让我们记录下在生活中得到的感受,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秋做月饼作文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秋做月饼作文篇1
我中秋节那天问妈妈,为什么要吃月饼,妈妈说“中秋节吃月饼就是借着农历八月十五月儿圆圆、人也团圆的寓意表达我们中国人希望生活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所以每逢八月十五,在外面的人要尽量的回到家乡、回到父母兄弟姐妹那里,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如果和亲人不能团聚,那么就中秋节这天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抬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也表示大家在一起了。”
今年八月十五,我吃了不少广式月饼。它们有大有小,外面的皮金灿灿的;里面呢,有的包着豆沙馅、有的包着枣泥馅、有的包着莲蓉馅,还有五仁馅的,透着桂花香,很是让人流口水。我第一口吃下去软软的,第二口甜甜的,第三口我忍不住“啊呜”一口把它们全吃掉了!如果再喝上一口桂花茶,那就更爽了。
中秋做月饼作文篇2
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初唐时,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相传,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说到月饼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宋的时候。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休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关于月饼的制作技术,在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一些月饼的饼面上,已出现“月中蟾兔”之类的装饰图案。其设计之精良,构图之美妙,花纹之灵细,使人获得艺术享受,既充分体现了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反映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中秋做月饼作文篇3
转眼中秋节就到来了,而在每年的中秋节里,我们一定要做的两件事情就是赏月和吃月饼。而听说吃月饼有着这样一个由来。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月饼的传说吧。传说以前月饼叫做胡饼,是打了胜仗献给皇上的一种贡品。唐玄宗的时候,唐军打败了匈奴,大臣将胡饼献给玄宗,玄宗看了看说:“这么好吃的饼叫做胡饼,太难听了吧!”杨贵妃在一旁说道:“天上的月亮这么圆,就叫月饼吧!”于是,“月饼”就传了下来。
不知不觉中,到了晚上。妈妈说:“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起来吃月饼吧!”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说:“好啊!”妈妈拿出了一个月饼盒,一打开,里面有枣泥的、哈密瓜的、凤梨的……真是应有尽有。我率先拿出一个凤梨味的,先慢条斯理的将包装袋打开,里面是一个橙黄色的小月饼,这月饼不是很圆,而是椭圆形的,再乍一看,月饼的中心标准的写着“凤梨”二字。把它打开,里面是松软、晶莹剔透的馅儿。咬一口,香香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挥之不去。就在这时,爸爸也吃了一个枣泥味的,只见他放进嘴里细细的嚼,嚼了许久后突然大叫:“哇噻!真是太好吃了!香香的,甜甜的,好爽呀!”
今年的中秋节虽然没有见到月亮,但是我们吃了月饼,一样过的很快乐。而且,也比以往的中秋节过的更有意义。
中秋做月饼作文篇4
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因为月饼象征着快乐、美满、和谐。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经过我上网调查,还有这样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七仙女(化名小七)回填宫时给有着正义董永留了一个儿子。后来有一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那孩子看到同村的小伙伴们在村头桂花树下玩耍,也想过去凑凑热闹,哪知道不但没人理他,还骂他是个没妈、没教养的野孩子。他委屈极了,便号啕大哭。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吴刚便悄悄拿出登云鞋,对孩子说:“如果你想妈的时候,就穿鞋圆月下吧。”
董永的儿子在月光下穿上了登云鞋,飞到了天宫,七仙女见了自己的儿子,又悲又喜,便亲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米,核桃仁,做成馅儿,按圆月的样子,做成香甜的仙饼,给儿子吃。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命令麒麟把董永的儿子馱回人间。
后来,董永的儿子当了官,就叫各州各县的人们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都来仿做他在天宫时吃的仙饼,摆在月亮下,表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这种饼子就像月亮一样,所以后人便称做中秋饼。
直到今天,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的晚上,当一轮圆月挂在蔚蓝的夜空,人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心中总会憧憬。
中秋做月饼作文篇5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全家人团聚赏月尝饼,取“人月共圆”之意。因而,月饼被形容为“一轮缩小的月亮”。清代祁启萼有《月饼》诗云:“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烘罗罗出斧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取义。
古往今来,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里,留有不少“月饼诗”。苏东坡在一首咏月饼的诗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可见早在宋代,月饼因其香甜可口,就很受人喜爱。其实,月饼的雏形早在唐代就已出现,随着时
间的推移,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古代苏州诗人袁景澜《咏月饼》诗对饼师精工制作月饼有这种描绘:“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从诗中我们不仅知道了做月饼的工序,还可看出古代中秋节就形成了互赠月饼的习俗。在福建等一些地方,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节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送月饼。对此,施景琛的《中秋词》咏道:“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
月饼真正的起因,应当在于我国古老质朴的“尝新”风。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古代的人们用新谷物、果子做一些新鲜可口的食品尝新,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一首《淞南乐府》便描绘了这一情景:“淞南好,时物存秋香。月饼饱装枣肉馅,甜果新谷渐登场。”这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品尝,更是对来年丰收的祝愿。
到了明代,月饼的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月饼上已经出现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其设计之精美、构图之巧妙、花纹之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既体现出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彭蕴章《幽州土风俗》赞月饼曰:“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可见心灵手巧的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了。随着时代的推移,月饼的馅儿也更加讲究起来。杨光辅在《凇南采府》中有诗为证:“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由此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和今天的颇有些类似了。
中秋月夜,合家团聚,纳凉赏月,尝饼品诗,戏饼作乐,的确是雅致非凡,别有情趣!
中秋做月饼作文篇6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如赏月、全家团圆、吃月饼等。这个中秋节,我自己试着做了一次月饼,味道还不错呢。
9月12日下午,我哥哥从苏州回来看我,我便让他帮我一起做月饼。我要做的是芝麻馅的月饼,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馅和面粉拿出来交给我哥。我哥从小在农村长大,和面这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