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作文7篇

时间:2023-08-01 作者:Iraqis 作文精选

作文是现在学科考试占比最高的一项,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吧,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孔子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孔子的作文7篇

关于孔子的作文篇1

冬天将尽未尽,我走近孔子。

当车窗外向后跑走的建筑有了春秋战国时的味道,当小小的黄包车上都印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眼时,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对他的了解将不只是历史课本上几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进了孔庙。自汉至清,代代皇帝都来祭拜他,为了他“为政以德”的告诫,为了他“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唐宋元明清,数座不同时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将我们从现代引到古代。铮琮古琴,千年古柏,我们走进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时尽被销毁,只完整地保留了两块。

有人遗憾,有人咒骂,但是他们毁掉的只是千年来压在孔子身上的一些无谓的赞美和所谓“荣誉”,孔子周游列国,一生未被认可,又怎么会在乎这些?我想,孔子留给我们的是思想,是境界,而并非这些后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庙,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间茅草屋的所在地,现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规模庞大,他去世后没几十年就开始年年有皇帝来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还高。但是想孔子一生清贫,周游列国无数次被拒之门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却在他死后被发现,被无限度的升华。

走近孔子,我走进孔府,这是孔子后代的居所。看着偌大的宅院,听着孔子后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种种官衔,我思考,孔子留给后代的恐怕并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间能有几人?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对于孔子,我们永远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经名扬海外,多少发达国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怀着虔诚的心来祭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孔子而骄傲。多么想在杏坛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听孔子讲学,讲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简,讲着他对世间的理解和梦想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的社会。

至此惊觉自己文笔的枯竭,对于孔子,我读不懂,读不完,自然也无法诠释。我无法走进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论语》,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无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关于孔子的作文篇2

时间就像一个导演,安排着各个历史人物按程序的出现、行事,然后逝去。经过岁月的沉淀,历史人物都已经不存在,但他们的精神却被传承、发扬和广大。—题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孔子已经离去,但我能从他身上学会了热情待客,明白了学习要时常复习,知道了不应该应为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应为什么而乐,不应为什么而生气,保持平和的心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孔子身上,我又学会了学习时常注意学思结合,不断钻研进取以品德高尚的人魏标准,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并且在温习旧知识时获得新知识。从孔子的身上,我学会了一些学习上的方法。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孔子身上,我还学会了为别人出谋划策要忠诚,和朋友交往时要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需要时常温习,并且无论做人、学习都要诚实,不能受污浊环境的干扰,坚持做一个品德端正的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见识教书育人,创办私塾,收受弟子无数。他看人不论出身,只论品德,他认为大多数人皆可。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宣传西周的分封制度,但是苦于没有成效。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被封建君主视为正统学说。儒家传承两千多年以来,和影响了许多人中国人讲究礼仪,温文尔雅,这都与儒家学派分不开,与孔子分不开。

我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微小的孔子的崇拜者,在他伟大精神和道德涵养的笼罩下,我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应为有这个伟大的航标,所以我绝对不会害怕迷路。

从孔子那里,我学会了很多。了解、探索、学习孔子,我的道路更平坦。

关于孔子的作文篇3

对于老子,我是既敬佩又疼惜。

敬佩他的有话直说,即使面对孔子这个大儒家也毫不退缩,也许正是他这像石头一样的倔脾气,才使得孔子能心甘情愿地赞他为“真龙”;敬佩他的朴实本色,他并不似庄子那般大刀阔斧地将天地鬼神通通搬出,只用了几句简单朴素的话语便足以说明一切;更敬佩的是他思想的博大精深,宇宙万物的进化演变,千万种姿态到了他笔下,便汇成了那一个意味深长的“道”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谓层层递进,滴水不漏。

然而,正因为如此,我才愈发地疼惜他。疼惜他的固执。明明是精通天地间自然规律的哲人,面对自己的理想时,却同执得像个孩子;明知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动荡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却依旧倔强地不肯放弃自己“小国寡民”的理想。他同执地用文字堆砌着自己“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理想——哪怕现实带来的失落如车轮般,将他的理想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疼惜他的朴实。他说“上善若水”,于是他自己也真的像水一般平静,言辞间遗留下的,只有滴滴的恬静。而他留下的五千字的《道德经》,其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对我国的哲学发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疼惜他的本分。他的修养就在于,他始终只是本分地守着自己的“无为”思想,不沾染外界的世俗种种,真是本色到看不见一丝杂质。再来看看今天所谓的“天不怕,地不怕,只要是人就敢骂”的人:看看那些追名逐利、见捐款就躲开的人;看看某些自诩“看破红尘”却不断“复出”的人……老子更是显得分外珍贵。

记得读初中时,历史书上有诸子的画像,当时调皮的同学评价说,老子是长得最“帅”的那一个。今天,当我逐渐地走近老子后方才意识到,老子的“帅”决不仅仅是外表,而是由他深厚的思想内涵而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其中有哲人和思想家的哲理思索,亦有孩子和幻想家的天真固执。正是这些相互对立的身份,造就了我眼中的一个立体的老子——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老子,有着可以亲近的温度。

关于孔子的作文篇4

最近《百家讲坛》的收示率应该说是挺高的,易中天,纪连海,王立群,于丹这些名师也因此而"一炮走红",给现代社会生活在奔波、忙碌中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嘛,现代人的显着特点就是一个字--懒.每天坐在电视机前就能了解古代名人名家的生活和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本人对《百家讲坛》也是非常喜爱的,毕竟嘛,老师上课时才不会讲那么多东西呢,而且作为一名理科生,对历史的了解就知之甚少了.平时都没什么什么时间,节目看得也不多,主要就是去年暑假看了看纪连海老师讲的"正说纪晓岚",当时就感觉到纪老师讲得太生动了,即使在困,纪老师都有办法让你笑起来.就那么听了几十分钟,对那一讲的记忆就已经是特别深了.搞得老爸都说,如果这儿有一位这么好的老师,干脆让我读文科算了。

说了这么一大堆的废话,似乎真的和写此文的意图没多大的关系,不过终究是本人所想,也算是一个纪念.《于丹<论语>心得》是我在书店里瞎逛时买的,当时就是被封皮上的那画话所打动。

初一的时候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论语十则》,老师介绍孔子时说孔子被尊为孔圣人,当时真的有点不明白,孔子是生活在几千年以前的人了,在他以后还有那么多的名人,为什么偏偏把孔子当作圣人呢?自从看了这本书后,对孔子真的是有一种慕名的敬仰了,觉得孔老夫子的确是非常了不起,在两千年前就能

...
《关于孔子的作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