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作文改进自己的表达方式,作文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提升,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最敬佩的名人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最敬佩的名人作文篇1
放学了,一个身影在教室中忙碌着,走动着。咦?她是谁呀!怎么还没有回家?哦,她就是我们班的卫生委员————安彩花。
安彩花黝黑的脸上镶嵌着一双细长的大眼睛,卷曲的头发像在发店烫过似的安彩花虽然相貌不扬,但她有一颗为班级体高度负责的心。
记得有一次,下午放学了,同学们如同放飞的小鸟一样,下了楼。老师忘了安排值日生做卫生,但安彩花却一个人留在了空荡荡的教室里,做起了卫生。她扫完了地,便吃力的提起水桶向水房走去,那冰凉的水把她的手冻得通红,而她却坚持着淘完了最后一个拖把。
还有一次,星期五大扫除要擦窗户了,好几个同学因为没有带布子,安彩花连托带拉的把我从操场中拉了回来,叫我帮她擦窗户。因为刚下过雨,窗户上的积垢一片片,一条条,很难擦去,几次她检查都不合格。我不高兴了,决定回家。她皱了皱眉头,说:“你要走就走吧!我留下来再擦回儿。”我愣住了:没想到她会留在空荡荡的教师里,我作为一个副班长,还不如她这个卫生委员?我羞愧地拿起抹布,和她一起擦起了窗户,直到我和她满意为止。
安彩花太普通了,同学们和她和睦相处,从来没有看到她和谁吵过嘴。她的憨厚,她的忍让,她的执着,是同学们公认的在我眼中,她正派,不虚伪,热爱集体,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最敬佩的名人作文篇2
他有时幽默,有时温柔,有时暴躁,有时又有点小自恋……他就是教我们语文的杨老师。
说他高吧,其实也不高,说他矮吧,其实也不矮,身体微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下面的目光炯炯有神。他无论早晚,都很喜欢穿t恤,牛仔裤,帆布鞋。他这个人有时很啰嗦,有时又快人快语,好像不“教训”我们一下,他就会很不舒服。他还有强迫症,有洁癖,他是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学生们都很害怕他,可是也有很多人很喜欢他,每天一大堆学校的事情等着他。
他并不是从一年级就来教我们的,而是从四年级开始教我们。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班是同年级最差的班级,又调皮,已经没有其他老师愿意教我们了,由于是新来的,他就硬着头皮接了我们班。三年来,由于他的努力和勤奋,我们班的成绩蹭蹭蹭的往上走,现在已经在同年级名列前茅了。
我特别想知道,语文老师是怎样让我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呢?我想,是方法得当,他以他渊博的学识和饶有风趣的讲课风格“征服”我们的吧!现在,我们班成绩上升了,学习态度端正了,班级也更加的团结了。这背后,他一定付出了许多许多,这些汗水和心血,是我们都看在眼里的。尽管平时他对我们十分的严厉,眼里容不下一点沙子,可是无论我们多调皮,他都从来不放弃任何学生,依然尽心尽力的我们。
他是我最敬佩的人,也是对我们最好的老师。在我的心中,他是老师,更是一个朋友,是我们人生中的引路人!
最敬佩的名人作文篇3
说起名人,有的人喜欢歌唱家、有的人喜欢舞蹈家、有的人喜欢医生、有人喜欢警察……但最让我敬佩的人是李绅。
李绅从小家境贫穷,小时候李绅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母亲为了把李绅培养成才,自己教李绅读书写作。李绅十分好学,因此,李绅十五岁时就能写出不错的诗了。
为了读书,李绅居住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经常独自一人坐在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朗诵故事,或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李绅在佛经没有字的纸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林子里露宿,有时在渔船上过夜。土地庙、破牛棚,都曾经当过李绅的住所。
李绅的写作态度十分认真,李绅每写完一首诗都经过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的修改、诵读,直到满意为止。《悯农》就是经过了这样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一起生活,亲眼见过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在田里除草,他认为农民很辛苦,于是决心写诗来表示对农民的同情。李绅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悯农》,李绅写《悯农》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抬头写作。李绅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包。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终于写成了。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最敬佩的名人作文篇4
太仓是个美丽的地方,它不仅风景秀丽,还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其中我敬佩的一位名人就是朱棣文。
朱棣文生于美国,但他的祖籍可是江苏太仓的。朱棣文在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在家乡创建了我们的小学朱棣文小学,并且还回乡访校。
每一个科学家都有他坎坷的经历,朱棣文也一样。在他高中毕业时,他的父亲本不赞成他选择物理学,认为善于绘画的他应该去学建筑,而且物理学界高手太多,不容易成才,做实验还十分枯燥无味。但是朱棣文却对物理学非常喜爱,学问做得津津有味,并开始从事原子冷却技术的研究。1985年他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后来的几年他一直在斯坦福大学专心于原子冷却技术的研究项目,终于在199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此,他整整奋斗了20年。
其实在朱棣文读中学时,成绩不算拔尖,倒是他的哥哥成绩第一。但上了大学后,朱棣文说:“我不光是学书本上的东西,而是想学的就下功夫学。”结果朱棣文成了最优秀的学生,并向自己喜欢的物理学驰骋。
朱棣文还是个谦虚的人,从不向别人以及父母提及他的成就,都是他的朋友们看到报纸上有关他的报道后,剪下来寄给他的父母。在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的当天,他仍平静如常地去上课。他说:“当我想到还有更多的优秀科学家,特别是比我强的科学家还没有获奖时,我自然就不应该把这项奖看得有多重,我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朱棣文的父母亲则说:“身为父母,有子荣获诺贝尔奖,当然非常开心,更重要的是他替中国人争了光。”
是呀!朱棣文能获得世界少有的诺贝尔奖,真是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更为太仓人争了光。我们在他创建并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里学习,不仅学习着书本上的知识,更学习着朱棣文坚持不懈,认真专注和谦虚的品质。
最敬佩的名人作文篇5
有人崇拜“炸弹大王”诺尔贝,有人崇拜“发明大王”爱迪生,有人崇拜“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而我最崇拜的人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别看他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人,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水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有一次,袁隆平在田地里偶然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他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他把种子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可是大失所料,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望就放弃了,而他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呢?这时想到底一年选出的是天然杂交种,而不是纯种。因此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株原始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量能够达到1200斤,这在数十年代是非常了不起——这突发的灵感,使得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的研究!
袁隆平以一着。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使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努力着。“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