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更有能力分析和评价不同的观点,通过写不同类型的作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声音,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小学优秀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优秀作文篇1
他们到底跋涉过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负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让清晰的脚印指向遥远的未来,迈向我们美好的新时代!
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脑海里,袁隆平的形象总是定格为一位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间地头,他皮肤黝黑,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普通农民。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着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点,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心里高兴,吃点苦没关系。
袁隆平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习惯,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讲中文后会自动翻译,人们称这是“袁氏幽默”,他还会讲俄语,爱好体育,爱好音乐,考过空军,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敬佩!
20__年,阳光炽热,土地温暖。90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埋头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
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或许他们没有千亿的身家,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造福全人类。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谁有功夫闲看云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义,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是这些美妙的晶莹绽放开来,给了我们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发芽,茁壮成长,成为绿荫,去感恩那些为我们无言付出的科学家。因为,我坚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向未来迈进,致敬新的时代!
中小学优秀作文篇2
时间的步伐总是悄无声息,在我们不经意间偷偷走掉,转眼间又是年的到,也意味着同学们准备开学,返校继续求学之旅。随着开学的日子,又可以观看《开学第一课》,而其节目的特点就是不同于平常的授课方式,平时我们上课会觉得枯燥,而开学第一课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和现身的说法。面对这期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呈现的又是与众不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是:,所以观看后内心总有番深深的感悟和反思。
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是无比幸福的,而作为这崭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是要积极向上,树立目标理想,好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祖国。2022年是个有着特别意义的年份,是的美好年份,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内心甚是感触,面对,更是感激不尽,倘若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自然也就没有如今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因而,我们要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报答的恩情,身为学生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的接班人,当下就要不断地接受的浇灌,茁壮成长,向着理想目标前进,热爱祖国热爱,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未来有机会向向祖国展现自身最大的价值表现。
所以,观看《开学第一课》不论是哪期的,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感触和深思,向我们呈现出节目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因此这是个非常值得学生们用心观看的专题节目,不晓得你们看了之后有啥感想?不妨也来写写自己的感受及体会吧!
中小学优秀作文篇3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他,九十岁高龄能用流利的英语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致辞。他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一阵风吹来,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凉……拥有这个想法的老人究竟是谁?没错,他就是我最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他从一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大半生。
立志学农
袁隆平一生与农结缘,与农相伴,但他却不是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父亲袁兴烈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母亲华静是教会学校的老师。在袁隆平的童年记忆里,无论那个年代多么动荡,父母从未放弃过让袁隆平兄弟姐妹读书的机会。可是父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到考大学时,孩子却要选择学农。袁隆平回忆:“小学一年级,郊游时看见一个美丽的园艺场,非常喜欢,心中特别向往田园之美、农艺之乐。随着年龄增长,愿望愈加强烈,学农成为人生志向。但父母不同意,父亲让我学医、学理工,母亲说学农辛苦,要当农民等等。我便和母亲争辩学农的重要性,说以后也要办园艺场,要有田园乐。”父母最终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袁隆平如愿以偿进入农学殿堂。他在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学习四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看到当时农村的贫穷落后,我是有点雄心壮志的,立志要改造农村,为农民做点实事。我认为学农的就应该有这个义务。”
挑战权威
当时世界范围内,育种学界权威观点是自花授粉植物自交无退化现象,因此杂交无优势现象。袁隆平对权威产生了怀疑,他勇敢地挑战了权威。后来,回忆起当时的心路,袁隆平说:“我在安江农校就是一个普通的中等农校的教师,而老一辈的很多专家都认为自花授粉的水稻没有杂种优势,我的压力非常大。但我对水稻的杂种优势有信心。首先我从事实中发现了这一点;其次,虽然书本里说水稻杂交没有优势,但我认为它的理论依据有问题——杂种优势既然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那水稻也不会例外,而且这种优势肯定会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大方向正确,通过努力,即使有挫折也不能轻易放弃,最终是可以到达光明的彼岸的。”
不惧失败
根据天然杂交稻进行推想,袁隆平认为,必定存在天然雄性不育稻株,雄蕊退化,不能授精,而雌蕊却正常。要想人工培育杂交稻,就要先培育出这种雄性不育水稻的种子。为此,袁隆平开始遍地寻找具有花药不开裂等特征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早上吃了早饭就下田,带个水壶,两个馒头,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返回。六七月份,那是最热的时候,也是水稻开花最盛,寻找不正常雄蕊的最佳时期。他每天走在千千万万株稻穗里,大海捞针。上面太阳晒,很热;下面赤着脚,踩在水中。艰苦的条件下,他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胃痛了,就一手压着痛处,另一只手不停地翻开稻穗仔细看。日复一日,没有收获,但袁隆平总是乐观期待着明天。寻找的第14天,在拿放大镜观察了14万个稻穗后,从洞庭早籼品种中发现了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就这样不断试验,不断整理,在8年后,种子终于配制成功了。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爷爷凭着几十年前的梦想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他用汗水灌溉了“杂交水稻”,造福了世界人民。我为他那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精神点赞!
中小学优秀作文篇4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亚试验基地做过一个梦:梦中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这是多么美妙的梦境!谁能不为一位水稻科学家对事业的如醉如痴,梦魂牵绕,发出由衷的赞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