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质量取决于作者的写作技巧、知识水平和写作经验,通过多写作文,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自信心,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玩泥巴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玩泥巴作文篇1
童年,像一张五彩斑斓的纸,捏泥巴是这张纸里最鲜艳的颜色。
七岁那年,奶奶从地里运回来一座小山似的泥巴。我看见,兴奋不已,心花怒放:耶!终于可以玩泥巴了!我刨出一堆泥巴,然后像和面一样,把泥巴揉成一团,又分成六小块,捏成小泥人的手、脚、身体。不一会儿,小泥人的手脚捏好了,我全神贯注地拼接好小泥人的各个部位,一个笨拙可爱的小泥人灵活灵现地站在的面前。我担忧地想:小泥人站着一定很累,不如我给它做个凳子吧!事不宜迟,我七手八脚地捏好小凳子的凳腿,慌里慌忙地拼接小凳子。匆忙之中做出来的凳子似乎有些摇摇晃晃。我皱了眉头,不服气地想:哼!我就不信,我做出来的凳子质量不好!我没好气地一屁股坐下去,“哎哟!”伴随着一声惨叫,黏黏的泥巴执着地缠着裤子不放,脏兮兮的泥巴满地都是……我捂着半疼的屁股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奶奶回来了,纳闷地问“这是怎么一回事?”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奶奶,还好奇地问:“怎么啦?”奶奶忍俊不禁地说:“泥巴是软的,软的凳子怎么做呀?”我挠挠脸,惭愧地低下了头。
童年的欢乐和笑声,就像沙滩上的沙子,数也数不清。当我回忆起这些欢乐和笑声时,为会我的童年骄傲的!
玩泥巴作文篇2
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语文老师让我们“捏”了一节课。捏什么呢?谅你也想不到,那就是――捏泥巴!这是一节快乐、紧张而又悲伤的泥巴课。为什么呢?请跟着我的摄像头一起来看看吧。
镜头一:发泥巴
“这节课我们捏泥巴。发泥巴啦,快点来拿呀!”老师高声叫道。
“噢耶!”同学们一个比一个叫得厉害,一个比一个蹦得高,完全沉浸在一片欢呼声中,都忘了上去拿泥巴了。机灵的吴博源最先走上讲台,领了一块很大的泥巴,得意地笑了两声,向我们炫耀似的晃了晃。同学们才如梦初醒,争先恐后地上去抢起了泥巴。
镜头二:捏泥巴
“现在,同学们手里都有了泥巴。4——8人一组开始捏;小组成员要互相配合,完成一件作品。等一会儿,要把自己小组的作品展示出来哟!”老师笑着说。
听了老师的话,大家纷纷开始行动。
我提议伙伴们做一个杯子,大家都说好。我把大块泥巴分成好多小块,每个小块由小组成员搓成小拇指粗细的条条,由胡家铭用这些条条来围成杯子。我捏呀搓呀,一会太细断了,一会又太粗不好看,没想到一根泥巴条做起来竟然这么费事,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终于,一根细细的泥巴条做好了,我连忙交给胡家铭。胡家铭用这根泥巴条围成了个圈。有了前面的经验,我掌握了搓泥巴条的经验,捏得泥巴条粗细很均匀。一条、二条、三条……眼看杯子快围好了。可是,毛手毛脚的'同桌不知发什么神经了,伸手就把半成品的杯子给捏得不成样,边捏边说:“你们看,泥巴快没了,咱们不做这个杯子了。”我当时气得头上直冒火,真想打他两巴掌。老师说还有五分钟就要展示作品,时间紧迫,我和胡家铭只好手忙脚乱地改做椅子。他做椅子,我做装饰。可等我想把装饰安到椅子上时,泥巴干了,贴不上去。没了装饰,这就是一把破椅子,怎么拿得出手呀?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胡家铭急中生智,把椅子这捏捏,那拍拍;椅子又变成了一个圆盘子。他用手把盘子边缘往上一翘一捏,又变成了个小碟子。还没来得及在小碟子上刻花纹,老师就宣布展示作品时间到了。
镜头三:展示作品
开始展示了。作品摆得是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有做玫瑰花的,一片一片的花瓣真生动。有做茶杯的,旁边还放着块小甜点,看着就让人嘴馋。还有做坦克,雪人,多啦a梦,大刀。真让我羡慕、嫉妒、恨呀,每一个都比我们组做得好。看着展示台上的丑碟子,几滴泪珠从我脸上滚了下来。
胡家铭灰溜溜地走到展台前,把那个丑得被人捅了几指头的碟子拿回来,捏成了个卡通人物的头像,算是安慰安慰我们组这些受伤的心吧。
这真是一节让人快乐、紧张而又悲伤的泥巴课。
玩泥巴作文篇3
泥巴是特别容易见到的,但现在每个人都觉得泥巴十分恶心,因为现在的污染日益严重,被污染的土地的面积在迅速的扩大,所以我们一想到泥巴就会想到那些恶心的垃圾。但是,现在还有许多色彩十分纯,可以玩的泥巴。可泥巴有什么好玩之处呢?泥巴由很细小的沙子和黏土组成,十分细腻,可以捏成很多种形状。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九日,还剩两天就到元旦了,而且今天老师订的陶泥被快递哥送来了,我欣喜若狂的接过陶泥,拿了一包黄泥巴,看似很小的一包泥巴,却非常沉重,我回到家将泥巴放秤上,一称,足足有二斤重。
不管泥巴有多重,我三下五除二就全都倒出来了,铺在桌子上,摊平。一张巨大的泥巴饼就可以“吃”了。然后我就用直尺把泥巴切成一条一条的。再把这一条条泥巴放到取暖器前,用手揉搓,使泥条干燥。紧接着,开始盘绕,当底盘绕好了,就开始跟着底盘一圈一圈的往上绕,先向外面绕十几圈,然后再向内部缠绕几十圈后,泥条没了。于是我又揉搓了几根泥条,做了祥云耳环,祥云和龙身图案粘在上面,当做饰品。最后,做一个和课本上一模一样的近似双手钩住圆环的长纽盖子。一座用泥条盘筑法做的原始器皿就做好了。
用泥巴做的陶器是人类最原始的盛水器皿,从商、周以前,陶器就开始出现并大量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渐渐远离我们,而瓷器又在我们生活中大量使用。请大家传承中国古老的物质文化遗产吧!
玩泥巴作文篇4
小时候没什么玩具,便经常和小伙伴们凑在一起玩儿泥巴。
玩儿泥巴也是有讲究的,不是哪儿随便挖来一团泥就行。泥首先要干净,里面不能有草叶儿小石子儿;其次要有黏性,这样才容易捏成各种形状且不容易坏。红黏土和成的红胶泥是最合适的,就是用来搀在散煤里面拍煤饼打煤球用得那种土,和出的泥不仅粘性好,颜色也好看。
常玩儿的是“摔泥碗”,和好的泥捏成碗状,口朝下用力摔在石板上,摔出的声音响亮且泥碗不碎便为胜。
稍复杂点儿的玩儿法就是做“响蛋”了,这个必须得用红胶泥。拿泥先捏出个肚大口稍小的瓶子形状,放进几颗小石子儿,再像包包子似的把口慢慢封住,轻轻在手中来回揉搓,使表面光滑,讲究的还要拿刀子刻上些花样。然后点一堆火,把这半成品放进去烧。火熄灭后,原本软软的泥团就变得坚硬,用力晃动,里面的小石子儿来回滚动作响,这便是“响蛋”了。
做响蛋是个精细活儿,封口时稍不小心便会将它捏破,或者使里面的石子儿陷进泥里,烧好后再怎么摇也没有响声,成了个“哑蛋”。爷爷手巧,他做的响蛋皮儿格外薄,摇起来响声就大,响蛋上刻的花纹儿也精致。那时候总有小伙伴儿追着我说好话,为的就是要一个爷爷做的响蛋。
除了做响蛋,爷爷还会用红胶泥捏各种小动物小房子小椅子小桌子小盘小碗小勺子,放太阳底下晒干后就是我们玩儿过家家的道具了。因为这个,我的小伙伴儿们总是羡慕不已。
玩泥巴作文篇5
我最喜欢玩泥巴了,黄黄的大泥块摔摔打打就会变成软软的,粘粘的泥巴,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多神奇!
有一次,爷爷带我去田野里玩。在田间地头,爷爷挖出一大块湿湿的泥疙瘩,笑着说:“大山,给你个好玩儿的东西!”说着就在马路边上摔摔打打起来,我不屑地说:“爷爷,这大泥疙瘩又湿又脏,有啥好玩儿的?”爷爷不说话,只管拿着那个泥疙瘩翻着个儿地摔摔打打。我越看越奇怪,心想:哼,看你能摔出个啥?
不一会儿,那个湿湿的泥疙瘩变软了,也更湿了,还粘粘的!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嘿,爷爷,它咋变成这样的了?”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