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写作不同类型的作文,我们才能够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拓宽自己的写作领域,每写一篇作文都是大家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华传统节日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篇1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其中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春节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里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当然也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在春节临近的前一天晚上,大人们称那天为“除夕”,小朋友会在这一天晚上得到许多压岁钱。关于这一天,爷爷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崇”的怪物,经常在大年三十晚上熄灯的时候,从窗户外爬到屋子里来,偷偷地摸每个孩子的头。被“崇”这个怪物摸过头的孩子,会在第二天起来时,突然高烧不止,很容易被“烧”成小傻子,他们的父母急得直跺脚,害怕的呜呜叫。
但是,有这么一户聪明的人家,在孩子晚上睡觉时,都会拿出八个铜钱装进早就写好了“福”字的红袋子里,悄悄地放在孩子睡觉的枕头下,然后静静地陪他们度过这样一个危险的夜晚。孩子们玩累了,都会安静地上床睡觉,这时候,怪物“崇”来了,它正想摸孩子的头,突然,一道金光闪过,“崇”吓得赶紧逃跑不敢过来,原来,是八个铜钱变成的“八仙”在帮助孩子赶走“崇”。孩子们平安了,大人们也放心了,从此以后,便惭惭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说的“守岁”。
听爷爷讲完这个故事,我心想:真的会有“崇”吗?就在我奇思妙想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已经做好了年夜饭,正招呼大家说:“吃年夜饭了!”我们赶紧往餐桌上跑去,哇!总共有二十几道菜,大人们看着我们几个小朋友狼吞虎咽地吃相,一个个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前俯后仰地合不扰嘴,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着、聊着,客厅的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在这个万家团圆的喜庆节日里,我们和家人们一起,迎接崭新的一天,也将迎来丰收的一年。
那一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篇2
啊!盼望的春节终于来了。我们一起放烟花吧!
上了车,小雨滴答滴答下了起来。我沮丧极了,愁眉苦脸的。爸爸说:“我们开车到远处看看。”开了一会儿果然不下了。我找了一个平台,摆上一个“窜天猴”。爸爸递给我一根烟,我拿着烟,手伸向“窜天猴”,身体却努力向后转,摆出准备逃跑的姿势。手向下轻轻一点,立刻把烟扔掉,跑的远远的。回头一看,居然没点着。我又试了一次,结果一样。第三次终于点着了。
这时,姥爷捧过来一个大箱子,那是一大盒烟花!我把它点着了。一个个像陨石一样冲了出来,直冲向几十米高的天空,一朵朵鲜花绽放在空中。有红的、黄的、蓝的、金的、白的,美丽极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就像那些在空中绽放过的烟花。我上了车,回头看了看后备箱里剩下的烟花,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再来放烟花呢?”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篇3
说起中华文化,大家脱口而出的一定是这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从古代流传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其中一种文化一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的来源形成是由一个国家或是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而来的过程,是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背后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故事,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不仅如此,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自己的传统习俗、传统美食、传统意义,所以较大的中国传统节日里都有法定节假日,从这些从古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里,清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
五月即将到来,在五月里有个大的传统节日,那就是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说起端午节大家都能想到在学校上课时老师告诉我们的历史由来,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其实有几个传说,而最为著名的便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由于政治上的失败、楚王的昏庸、新君继位、楚国灭亡而绝望的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入汨罗江自尽,从此后人为了纪念屈原便在这天取为端午节,当然,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出名的传说。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起端午节最为标志性的习俗,那就是包粽子和赛龙舟,除了这两个习俗还有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等传统习俗。而影响最大的便是端午食粽这个民间饮食习俗,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走在大街上卖粽子的更是无处不在,包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包裹而成,形状多种多样,每个地方的包裹形状不一样,有尖角的,有长方形的等等,由于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不同,从而粽子形成了南北方口味,主要以咸粽子与甜粽子为主,吃粽子这个传统食俗千百年来在中国一直盛行不衰,至今对国外也有着巨大影响力。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里受欢迎的活动习俗,一到端午节大家都会使出自己准备了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锻炼而来的体力进行比赛,场面激烈而震撼人心,让我们一起期待端午节的到来吧!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篇4
时节如流,岁月匆匆,时间的老人总是在催促着我们快步的前进,转眼之际,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每到清明时节,好像都是细雨绵绵的天气,还是连着下好几天,真是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那句诗词。
清明节那天,一个个绿绿的青团摆在桌上,还散发着一股艾草的淡淡清香,这是清明节的传统食物。除了节日的传统食物,还有节日的传统活动——扫墓,清明扫墓祭祖不仅仅是只能祭拜祖先,同时也可以趁此机会踏青抒怀。
正值清明之际,总少不了好奇清明的来历,那么清明节为什么又叫寒食节呢?大家听我讲一个故事就明白了。相传春秋时代,晋文公在流亡期间,介子推曾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赏时却忘记介于推。介子推不愿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文公手下放火焚山,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以后岁岁年年,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以此表达自己对介子推的追思和怀念之意,由此看来介子推是一个一心护主,却不居功邀功的人,他的高风亮节,实在值得我们后人崇敬。清明节追思怀远,不是没有道理啊!
每年清明外出,总是感觉郊外的空气是真的好,山山水水如同清洗过一般,如同清明二字,让人神经气爽,就像诗中所说“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我想踏青赏春,也应该是清明节不可或缺的一支旋律吧。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篇5
七夕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这个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织女来到人间,与凡人牛郎相爱并过着幸福的日子,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要将织女带回天庭,此时神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便将触角变成了一只小船,让牛郎坐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母娘娘用金簪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伤心地与织女隔河相望。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用身体搭成一座鹊桥,于是牛郎织女便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见此之后,允许二人在每年7月7日这天在鹊桥上相会。七夕节的来源虽然只是传说,但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所以七夕也逐渐发展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传说织女心灵手巧、善织,令人羡慕不已,因此人间女子就要拜祭她,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于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动,由此形成了乞巧节。我相信大家都学过一首诗《乞巧》,讲的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