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类作文7篇

时间:2024-03-09 作者:tddiction 作文精选

一篇优质的作文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学识,现在作文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涯,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传承文化类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承文化类作文7篇

传承文化类作文篇1

今天是天一校园艺术节,学校组织我们少年部观看了一场由著名锡剧演员特意为我们展现的锡剧表演。

演员们共表演了《珍珠塔》、《双推磨》、《李三娘》、《小夫妻相会》、《双玉蝉》和《赠蝉》等锡剧中的经典传统曲目选段。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歌舞,有形体,有对唱,有单唱,有表演唱。精彩不断的表演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锡剧顾名思义,就跟无锡有着不解之缘。但我们大部分同学却都是第一次欣赏锡剧。因此我们全程都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竖起耳朵,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

主持人告诉我们,锡剧是无锡的传统戏种,距今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它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深受无锡人民的喜爱。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现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剧的角色和京剧一般,分生、旦、净、末、丑,其中老生、小生、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出现得较多。

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锡剧基础普及课。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台上抒情优美、悦耳动听的音乐,演员们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向平时对传统戏剧毫无接触的同学们展示了传统艺术别样的美。此次活动,使得锡剧走进了同学们心里,让锡剧更具象的传播,让锡剧这个地方戏有了更大的舞台,有了更多的观众。

一台表演,一堂戏曲,看似与学校课堂无关,但却实实在在的融入到了教育教学的课堂中。这台节目不仅让我饱了眼福,更让我长了见识。锡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它,让它能永远地传承下去。然而,现在我们小一辈对锡剧却知之甚少。这一方面因为包括锡剧在内的戏剧那慢悠悠的唱腔与如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似乎不太相配,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曲目缺乏时代感,感觉离我们生长的年代太久远了,多听两遍估计就会使人兴味索然。更达不到百听不厌的地步。

因此锡剧要想作为中国文化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潮流。锡剧这一传统地方剧种只有在我国传统的基础上固本纳新、与时俱进,才能长远发展下去,为人们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这些包括锡剧在内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拥有更广阔的前景。而不是只能作为一个个冰冷的名词被列在文化遗产名录中。希望我们的后人也同样有欣赏到这些艺术的眼福。

传承文化类作文篇2

放眼全球,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两手都要硬”——其一是经济,其二便是文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文化间的交融碰撞日趋白热化。中华文化虽有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特点,但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国人表现出来的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力不从心。

中国人文化自信力的缺失是近代以来百年丧权辱国历史的积淀产物。当西方列强用大炮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轰然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时,中国人“天朝上国”美梦破灭后取而代之的是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怀疑、批判和否定。这种历史渊源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一直在人们心里隐秘的苟存。

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曾经有一位外教说,当她到中国商店购物时,往往要多花钱,售货员认为她是外国人肯定有钱。这位英国人说到这,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说:“我很穷,我并没有很多钱。”要知道,西方国家中也有穷人,他们并非个个腰缠万贯。这个事例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中国人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让国人看待中国文化时戴上了有色眼镜,他们总觉得我们一无是处。其实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华与糟粕,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完美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历经五千年而经久不息,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她既有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当然也有一些落后的、封建残余的东西,但绝不可全盘否定。反观西方工业文明,它是在几百年间迅速形成的文化产物,代表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其外貌似强大,却缺少了必要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也要博采众长,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活力。

经济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自信力的提升需要经济发展为后盾。经济的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唐朝是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唐朝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表现出来的是中外文化的密切交流,中华文化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历程。“唐人”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我们的文化自信力是空前的,这是丰富的物质生活成就的自信力。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力有了显著提高。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西方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人感到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这是令人欣喜的。伴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人的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伟大的民族要有伟大的胸怀和胆识。也许短时期内我们无法彻底根除文化自信力缺失的现象,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是大有希望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力的提升是大有希望的!

传承文化类作文篇3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子家训》中的一段话,告诉我们:吃一碗粥,一粒饭时,都应该想到它们的来之不易;用半根丝半根线时,都应该想到它们纺成时的艰辛。每次看到这段话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勤俭治家的朱子,想起爸爸对我的谆谆教导。

下了桌,我跑去卫生间洗手,打开水龙头,水哗啦啦地流了下来,我挤了好几次洗手液,看着手上的泡泡,我开心地玩了起来,直到爸爸喊我才依依不舍地停了下来,屋子里到处是洗手液的味道。我随手把水龙头一关,准备出去,毫不在意那一滴一滴往下滴的水。这时爸爸走了进来,看见了这一幕,他摇了摇头严肃地对我说:“儿子你知道吗?我们的先贤朱子曾经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告诉我们吃一碗粥,一粒饭时,都应当想到它们的来之不易。这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世界,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所以朱子把勤俭节约当作治家的训言,我们要向朱子学习,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时代的新少年,我们要以朱子为榜样,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和往常一样,饥肠辘辘的我,一回到家便直奔饭桌。看见妈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菜,馋涎三尺的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桌子上到处都是我掉下的米饭,鸡腿还没吃完就扔在桌子上伸手去盛汤……

听了爸爸的话后,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我羞愧地把水龙头关紧了,把桌上的饭粒和鸡腿整扫干净。现在想想:像朱子这样的大人物,不应该是家缠万贯吗?可是他仍然勤俭治家。再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传承文化类作文篇4

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传承着五千年的文明。礼让、家风、文明之行为都是文化的传承。

旅行,可以让我们去观看世界,可现在的外国人在一些旅游圣地都用中国字体写了让我们怎样怎样的字样,而没有用其它国家的外国字写出这些带有羞辱的字。

看到这些字时,我有点愤怒,我希望我们的中国人在旅游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们是强大的,不能因为一点不检点小动作,而被外国人看不起。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的行为:在公交车、地铁站这些地方,有了老人,残疾人,孕妇时,他们只会稳若泰山地坐在位置上,不屑一顾的看着他们,不起来让坐,我只想知道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的心不会痛吗?难道没有学过

...
《传承文化类作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