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培养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的有效手段,一篇优质的作文必须有明确的主旨,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山水的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山水的作文篇1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郁愤填膺时,憎山恶水,以山水为“狴牢”(《囚人赋》);一人独游时,又与之同病相怜,并借山水之“幽幽”“窅窅”以“处休”、“观妙”(《永州龙兴寺东丘记》)。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翻阅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会突出地感觉到,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接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如《小石城山记》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钴鉧潭西小丘记》直接抒写对“唐氏之弃地”的同情,都具有“借题感慨”(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作者则是将表现与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令人于意会中领略作者的情感指向。如“永州八记”中最为人称道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记游文字,其中不独写景状物绘声绘色,生动传神,而且可以见出作者观察之细,用笔之妙。开篇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闻水声,转觅小潭,即表现出行文的曲折变化;篇中写水之清却于水着墨不多,而是借石之底、鱼之游、日光之影来表现,可谓匠心独具;至于篇末对清冷寂寥之境的描摹和气氛的渲染,更隐然展示出被贬者凄楚悲苦的心态,令人读后为之怦然心动。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真正的艺术性的文学,美的文学。他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划,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用他的话说,就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即通过文学家的发掘、加工和再创造,将那些罕见的胜境传给世人,以免“贻林涧之愧”(《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他要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借以安顿他那颗悲哀苦闷的灵魂,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怡悦。在他笔下,自然山水是那么纯净,那么奇特,那么多彩多姿,那么富有灵性!水,有涧水,有潭水,也有溪水。这些水或平布石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石涧记》);或奔流而下,“流沫成轮,然后徐行”(《钴鉧潭记》);或因地势、流速的差异,呈现出“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袁家渴记》)的特点。石,有横亘水底之石,有负土而出之石,园林之石“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山野之石则“涣若奔云,错若置棋,怒者虎斗,企者鸟厉”(《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形貌态势各各不同。至于林木山风,更是生气勃勃,气象万千,“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袁家渴记》)。这里,有动有静,有形有色,有疾有缓,有点有面,刻划细致而不琐碎,语言精炼而极富变化,文势则严整劲峭而不乏参差舒缓,用刘熙载的话说,就是:
“如奇峰异嶂,层见叠出”,“柳州记山水……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艺概·文概》)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它不是对山水的纯客观描写,而是在描写中贯注了一股浓烈的寂寥心境,且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宇宙情怀。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他这样写道: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深邃幽寂的环境,适足以安放作者凄苦的心地,使他在自然美中获得暂时的忘却,以虚静的心神,达到与自然的合一,展现出一种如雪天琼枝般的清冷晶莹之美。
关于山水的作文篇2
星期天早上,爸爸说今天要带我去一个地方,我一定很喜欢。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很快就到了集合地点,这时我才发现,旁边停了好多辆车呀,我们上了第四辆车,爸爸这才告诉我,我们是要去太白山玩水。“耶!这真是太好了”我说。
不一会儿,大巴车就载着我们上了高速,看着周围的景色,我一下就被迷住了。一转眼,我们就来到了咸阳,我告诉爸爸,“这个好像杜甫写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啊”,爸爸笑着说:“对呀,咸阳就是杜甫在战争时期呆过的地方,后来战争结束,打了胜仗,他就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下车后,我们先去了酒店,稍事休息后,九点钟我们准时去了太白山水上乐园。我们碰到了依依和她的妈妈,阿姨帮我们换了泳装,我们就去玩了,进门的时候,我还抢到了一个呲水枪。第一个项目是海啸,在进海啸区的时候,我们都要领一身救生衣穿在身上,海啸可真是大呀,海啸把我们一个个都送到了岸上,在水里面的人们,都随着海浪的节奏上下翻滚着。这下我知道救生衣的用处了,真的是可以保护我们。好可怕,但是真的好有趣。紧接着,我们又去了儿童戏水区,这里有攀登、滑滑梯、水中跷跷板、过六环等游戏设施。我最喜欢的是滑滑梯和水中跷跷板,滑滑梯上有喷水的设施,在滑梯的台阶上,还有一个大水桶,水接满后,就会倒下来,很多人都被水浇着了;水中跷跷板很有趣,我和依依玩了很长时间,一会儿她落地,一会儿我落地,我们还拿呲水枪互相呲水。我们开心的玩了一会儿,又去了另一个项目高空滑梯。这个项目只让大人玩,我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从高空中滑下来。
整整一下午,我们都玩的很开心,后来天黑了,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回了酒店。后来爸爸又带我和依依去散步。我们又玩了广场上的碰碰车,把我碰的晕头转向的。爸爸就赶快带我去玩蹦床压压
关于山水的作文篇3
?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苏轼的代表作。两赋写于同一年,中间相距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为了寻找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点,我把两篇作品联系起来阅读,互为参照。两篇文章通过一样的赤壁景色,一样的方式,一样的题材,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前后《赤壁赋》都以秋江夜月为景,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是"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是以叙事写景为主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
前赋以情感浸润景物,浸透着喜悦,相思,失落,超然,具有诗的抒情性。即言愁到解愁,悲愤到超然。后赋的山石高峻怪异之景,既是对立、压迫着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积郁难消的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