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事迹可以给我们带来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引起他人对我们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潜力的重视,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作文素材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作文素材事迹篇1
谭xx:疫情不退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29日10点30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xx正忙得团团转。
谭xx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月21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月19日,谭xx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月22日晚,谭xx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名新冠肺炎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xx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xx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xx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1月29日晚11点30分,有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xx当即顶上,一直到1月30日凌晨4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2点左右,一名70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xx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心,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谭xx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作文素材事迹篇2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作文素材事迹篇3
今年上半年,淮河流域发生了有史记载以来的特大洪涝灾害,霍邱境内的淮河、淠河、汲河等五条河流全线超保证水位,几十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关键时刻,县长、县防汛指挥长刘连生临危不乱,精心组织,科学决策,指挥有力,率领全县干群日夜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在短短半个月之内,抗御了淮河两次洪峰,保住了大堤安全,迁移安置40.8万人,其中行蓄洪区迁移安置19.9万人,实现了零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了群众的利益,铸就了淮河人民与天抗争的新业绩。
我县位于淮河中游,县内有五河三湖,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县长刘连生作为县防汛指挥长,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6月初,他就防汛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对领导组织、方案制定、责任划分、物资筹备等作出了具体安排。6月下旬以来,上游及区间突降大暴雨,汛情日益紧张。
他审时度势,针对水情、雨情、讯情的形势,及时提出防汛抗洪和迁移安置两手抓,大堤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两确保的思想,一方面积极向上申请调拨大量的防汛器材和物资,请求部队增援,另一方面精心布置,科学安排,将主要防汛资源和力量放在重要部位,同时,全力以赴做好群众转移准备工作。
由于各种物资和力量准备充足,调配及时,抢险工作顺利进行,淮河等重要堤防在特大洪水袭击下安然无恙。7月10日,淠河暴涨逼近保证水位,刘连生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果断决定实施群众迁移,比省、市防指下达命令提前了2个多小时,为完成迁移赢得了时间。
7月11日,省防指下达城东湖蓄洪的命令。城东湖蓄洪将淹没10个乡镇的23万亩土地,需迁移群众12.9万人,损失巨大,任务繁重。为了顾全大局,他义无反顾地执行命令,保证了淮河分洪目标的实现。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体在姜家湖境内,为了确保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刘连生科学调度,一线指挥,倾全县之力,激战临淮岗,死守姜家湖,创造了姜家湖有水文记载以来最高水位不破堤的记录。
作为县防汛指挥长,在全力以赴抓重点的同时,他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加强对全县防汛救灾工作的指导;作为县长,在不遗余力抓防汛的同时,他认真指导各地切实抓好灾民安置、救灾及生产自救,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大局稳定。
一、不惧艰险奋战一线
刘连生同志始终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哪里最关键,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险情大,他就紧张奋战在哪里。越是艰险越向前。7月4日,淮河第一次洪峰抵达临淮岗,下午6时许,姜家湖水位猛涨,与大坝持平,不少堤段出现了散浸、塌方、漫水等险情,省防指紧急通知全面做好爆破行洪的准备,姜家湖随时有破坝的危险。刘连生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自到湖内搜寻、检查群众撤离情况。
由于天黑路滑,他不时摔倒,但仍坚持逐村逐户检查。7月10日晚,民生堤超保证水位,不少堤段出现管涌,情况十分紧急。刘连生立即驱车前往。工作人员提醒他民生堤沙坝多,随时有崩决的可能。刘连生果断地说:“危险的地方没有领导在,就会更危险;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需要领导干部坐镇在那里”。深夜10点多钟,刘连生赶到了民生堤,他一边了解讯情,指挥抢险,一边指挥群众迁移,直到11日4时许方才离去。
7月11日—12日淮河第二次洪峰抵达临淮岗,水位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27.00米。32公里的姜家湖堤防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连日来高水位持续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