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整理自己的思绪,理清纷繁复杂的情感,大家在进行写作文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耐心,认真修改自己的作品,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关家乡作文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家乡作文篇1
我们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就开始了。
农历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
我们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贴漂亮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就在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会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特别多的压岁钱,有的孩子会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也是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煮着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有关家乡作文篇2
泱泱华夏,盛开着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我住在汕头,春节一般在初七就开始了。
在这一天人们都开始忙碌起来,杀鸡宰鹅,办年货最为重要,这一天,每个商场都挤满了人,家家户户都要一次性准备好东西:倘,饮料,干货和各种各样的东西。
办好年货,家家都必须大扫除一次,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把屋里屋外打扫一尘不净,寓意把一切不好的东西全扫除干净,企盼来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接下来就要贴对联了。门外的红对联是必不可少的,对联上写的话五花八门。再贴上大大一个“福”,就大功告成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每个人除非万不得已,定要回家吃团圆饭。一家子的男女老少聚坐在大饭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人们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吃过饭,边看着电视里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边互相聊着这一年里自己遇到的逸闻趣事,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津津有味。屋里洋溢着大家欢快的'笑声。人们在外边玩耍,放鞭炮。只听“砰”的一声,绚丽的烟花飞上了漆黑的夜空,一下子就炸了开来,“花瓣儿”顿时被洒满了天际,天被照得亮如白昼。各色的烟花一朵连一朵绽放在天边,它们盛开了一会儿便又陨落,但仍为天空增色不少。
除夕之后便是正月初一,人们什么也不做,都在休息,店铺都不开门,到处都很安静。但依旧能听到鞭炮声。
正月初三,这一天人们都要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小孩子这下可开心了,可以收红包嘛!数钱数到手抽筋。
元宵上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歇。人们在这一天个个都喜气洋洋,到晚上,几乎整个村都是亮的小孩子在放花灯,累了,回家看电视吃元宵,之后再放鞭炮玩耍。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人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中,大人上班,小孩上学。
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这个大民族需要我们个个去认识了解,感受其的魅力,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
有关家乡作文篇3
床前明月光,疑视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这首诗是我最熟悉的一首诗,这首诗说的是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这首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又一次读到这首诗,让我不禁想起了年迈的姥姥,回忆起了在姥姥家所度过的快乐的田园生活.古朴的山村,清澈的小河,善良的人们......每次去姥姥家,都会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这里的人们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单单是纯朴善良的心.有时路过溪边,还会听到孩子们在背诵唐诗宋词,让人有一种不想离开的冲动.
在这时我终于读懂了这首诗所含的真义,让我真正理解了当时诗人的心境,了解了当时诗人的感受......
有关家乡作文篇4
在我们的家乡,有一些关于丧事的风俗,这些丧事风俗有一些,我也亲身经历过。下面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有一年,我的姥姥去世了,为此,我们家就要办丧事。所以,我就亲身经历了一些风俗。在姥姥刚去世的那5天,对于我的母亲来说是要在旁边守着的,不管是几天,反正不到埋葬的那一天,每天都是要收在姥姥的身旁,包括晚上。然后,在埋葬的那一天,上午都是要让乐队奏乐的,不到开饭,就不能停下来太长的时间。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埋葬的那一天中午,走之前,都要有人唱戏,一场就有一段的时间,然后那些给唱戏的人伴奏音乐的人,再去的时候也要在前边伴奏。当我们埋葬完了姥姥以后,他们还要在巷子里唱一会儿才算完成了又一件风俗。
对我来说,让我最好奇的风俗那就是在埋葬完了人以后要吃馒头。不只是为什么,有好几次在埋葬人的时候,爷爷或奶奶要不就是爸爸从那里帮忙帮完了以后,就会拿一个或者半个馒头回来,然后要求我们必须吃下去,说是吃完了以后,牙齿就不会咯吱咯吱响了。不过,就算我再不想吃,也必须从命。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丧事风俗。
有关家乡作文篇5
天津春节的时段广义上是指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天津民间有“没出正月就算过年”的说法。但狭义上讲,天津春节当天仅指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腊八节是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家家开始熬腊八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豆子、米、干果,给孩子们做还要放红糖、白糖。还有腊八蒜,把大蒜剥了皮,泡入醋内,再加白糖,拌匀。过年时,人人吃饺子。等吃饺子时打开,那蒜就呈翠绿色了,给白白胖胖的饺子又添了一种美味。
准备过年,大人们忙,孩子们也忙。福字、吊钱儿、灯笼、窗花都是要买的(也有的自己做)。孩子们更是在烟花摊前挑来挑去,不买一大兜不行。最后大人带着孩子们去买各种各样的糖、蜜饯、干果。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都要买齐全了。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孩子们吃着糖瓜儿,等着天黑。吃饭后,大人带着孩子们去放焰火。屋内的人听到外面的烟花声一点儿也不会觉得烦。那些烟花把黑夜衬托得无比美丽。
这一天孩子们也要吃糖,街上卖的糖有长方形也有瓜形,这些糖统称为“糖瓜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嚼在口中又黏又甜。
关于腊月二十三,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有个神为“灶王神”,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