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写心得体会中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盲点和局限,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收获,它们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的点滴,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红军故事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红军故事心得体会篇1
最近写了篇文章,关于黔北黔西红色旅游的。重新研究了长征历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里面血渡湘江的悲壮不同于切瓦格拉在拉美丛林里的失败斗争,里面转折里的必然不同于赫鲁晓夫背离马列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里面的三进三出遵义四渡赤水不同于任何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里面的红军菩萨的事迹是以往任何一支军队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里面的刘伯承和小林丹那种肝胆相照血肉相连的英雄气真是世间少有,里面的雪山草地也不过是英勇的衬托。哼着十送红军,从于都到陕北,面对数十倍的强敌,这种军队活了下来。并且,传播了信仰,撒下了革命的种子。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难道仅仅是人在苦难面前的一种主观性吗。
自己认为自己很坚强了,读这段历史,还是哭了两次,在红军离开黔北黔西的时候失散的红军、革命的群众、穷苦的人民被军阀、地主、土豪、劣绅无情的屠杀,手段残忍,怎么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当小林丹即使献出生命也绝不向反对派投降的时候,怎么能让人不热泪盈眶。什么是革命,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精神。
毛主席说,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党史的学习总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书本里到生活中,读得越多,仿佛越能感受到发生过的历史。在历史中明白道理,汲取教训,吸收经验和塑造价值。毛主席就熟读历史,如果不是他喜欢读地方史,他不熟悉贵州的情况的话,在血染湘江之后,他可能就不会向政治局建议到贵州去开辟根据地;如果毛主席没有熟读历史,他可能就不会知道在大渡河上游几百公里外的地方有一座泸定桥。
关于长征这个词,还是在初中的课本里读到。那时候,还流传着史玉柱重走长征路的故事,那时候是真的不懂。
中学时我是很喜欢诗歌的,但很少有像长征这样背得熟的诗词。小时候读毛主席的诗词,有种独特的领袖那种雄才伟略的豪迈感。是革命的、大无畏,比如《长征》。但是后来随着生活实践和读的党史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发现,每一个字都不是随随便便的,是历史雕刻的印记,是苦难中国里的泥泞前进,是悲壮的,当然也是豪迈的。现在读《长征》,更多的是信仰里的坚定和在泥泞中前进的沉重。
再如《忆秦娥 娄山关》,这首长征时期著名诗词,如果学生时代读,我可能更多的关注它的艺术性,可能会琢磨为什么它是毛主席被公认的三大杰出诗词作品之一。但是读了党史,我可能更多的会关注诗词背后的故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种直接的苍凉悲壮在毛主席的诗词里是非常罕见的。战争是何等的惨烈。毛主席看着担架上抬下的战友,后来有名的独腿将军,望着娄山关“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的陡峭,也不难在这首词里看出没有战争的喜悦。
但是牺牲吓到了红军吗,数十倍的强敌吓到了红军吗,雪山和大草地吓到了红军吗。没有。红军在成长中越来越强大。
在李德的经验主义中,红军学到了要根据中国国情打仗,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不是洋大人在屋子里的瞎指挥,不是共产国际在数万里遥控中国,不是苏联人搞得大国沙文主义。现在还有人为李德洗白。前几天专门找了德语的李德回忆录,有承认错误的,更多的还是抨击教员。哎,他们的错误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那里,不知道李德有没有忏悔。
在三人团博古那里,我们可以学到,光是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不是说光会一口流利的俄语,光会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搞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中国的事情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光信洋人的,洋人他即使再高尚也不懂中国的事情啊。
实事求是是克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法宝,也是后来毛主席三进三出遵义、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思想基础。其实读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以前觉得实事求是就是毛主席发明的一个词,它在书本里,在我见过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现在,还应该放在我心里。
实事求是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还应该付出行动啊,我的达瓦里希。才才,要明白实事求是不是放弃和妥协,是要斗争的,现在自己遇到点点困难就妥协,这怎么可以,这是实事求是吗,这是博古李德的逃跑主义。
斗争需要智慧。遵义会议是伟大的转折,无论是在伟大转折的前夜,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还是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实际上是团结了大多数人,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对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在思想上左的路线教员并没有批判,并且还稍加赞许。这就是政治家的智慧。
但是教员是不搞宗派主义那一套的。王明、博古、李德……还有后来另立中央的“张主席”,都是搞宗派主义的好手,对自己人比对敌人还狠。我想,这段历史应该是毛主席在哲学上的“矛盾论”观点的实践来源。
还有群众观点。通过学习党史我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更深刻了。如果有什么能值得奋斗一生,那一定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共产主义才是全人类的灯塔。有的话我不敢写。但是我相信:等到有一天,人民普遍觉醒了,我们不会对政治避之不及,每个人都主动追求自我解放,主动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主动让世界变得更好。
现在我们身边很难看到这样的人——主动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在长征时期,他们就是这样的人。由于黔北黔西的斗争太过惨烈,反动派对红军和革命群众、进步人士和穷苦百姓的杀害方式太过残忍,这里不作赘述。军爱民,民拥军。如此英雄的军队,如此英雄的人民,不是任何的反动武装可以打败的。写到此处,潸然泪下,赋诗一首:
初至黔北英雄地,万里山河百战多。
纵横二万五千里,试问寰宇谁可敌。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实事求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信仰,在党史教育中感受、学习、了解、体验,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达瓦里希,加油!
读红军故事心得体会篇2
我想《小兵张嘎》这个电视剧或书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看过。
我异常羡慕里面的小嘎子,他为了救奶奶和老钟叔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老钟叔,他异常喜欢老钟叔给他做的那把木头手枪,可是此刻老钟叔受难了,你说小嘎子能袖手旁观吗?当老钟叔被枪毙的那一刻,小嘎子的心不知已经自责了多长时间。可是再自责也没用,从此小嘎子为了给奶奶和老钟叔报仇,他不知进行了多大的努力,最终有一天,小嘎子告别了队长,自我提着心,抱着胆走进了鬼子的司令部,我想他当时就在想,我必须要给奶奶和老钟叔报仇。
记得一次在剿灭敌人的战争上小嘎子夺下了一支手枪,他很喜欢这只手枪,可是在缴枪的时候,他故意的把手枪留下了,可是到最终他还是恋恋不舍的把手枪交给了队长,仁慈的队长决定把手枪送给他,当小嘎子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好像都乐开了花,最终队长决定让小嘎子成为正式的八路通信员。
在战胜日本人的时候小嘎子在奶奶和老钟叔的坟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奶奶,老钟叔,我给你们报仇了!
看着小嘎子远去的背影,我由衷的要向他说一句,嘎子你最棒!
读红军故事心得体会篇3
新华社长沙7月3日电 题:革命理想高于天——解读红军长征壮烈“起步”
新华社记者柳王敏、袁汝婷、黄可欣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至1935年新年的两个多月里,跋山涉水,英勇战斗,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
在寻访红军长征起始阶段的征程中,记者感动于红军壮烈的牺牲故事,感奋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气概;强烈感受到,红军长征何以取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