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4-03-26 作者:Iraqis 心得体会

实用的心得体会可以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优秀的心得体会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将赋予我们信心,应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

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篇1

众所周知,组工干部肯干、狠干、苦干,是一群“风里雨里,我们都在办公室里”,全年无休,二十四小时在线的公务猿,他们责任大、工作重,在组织建设、人才管理的工作中,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很多人白加黑、5+2的高强度工作,有病不能适时治疗,有饭不能按时吃,身体在慢慢的透支,从来只把“因为连续加班突发疾病身亡”的新闻而嗤之以鼻的我在听到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的事迹后,却默然无语,作为一名基层党建工作者,我理解并尊敬他。

你是否看过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是否为国家的强盛变化由衷的自豪,在繁盛强大的背后,在于千千万万人的不懈努力,杨汉军部长,为引进人才,10天行程1.8万公里,行程包括波兰、以色列、俄罗斯三国,不停的在倒时差的过程中,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不累么?累!但是这是责任,这是一种信念,为国家引进人才,壮大我华夏的一道坎,这是一种奉献,古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奉献,现有杨汉军同志“不做太平官,挺身当闯将”是奉献。

共产党员身上,似乎有一种力量,努力造福群众,实践人生价值,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连轴转后晕倒在办公室,通过工作造福人类就是他的人生意义,杨汉军同志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所忠诚的事业,他深知为国家、为党、为群众所做的一切是身为党员的责任;他敢为民做事,敢担负起为民谋福的重任。他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叫责任,什么才叫担当。

觉得累的时候,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理想,想想肩上的责任,我要学习杨汉军同志,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把杨汉军同志作为一面镜子,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扎根基层,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要树立当干部干事是硬道理的思想,恪尽职守、勇于负责,倾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要专注投入,不懈进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乐观向上,顽强拼搏,不浮躁,不懈怠,不消沉,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篇2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11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篇3

通过这一次参加刘芳老师先进事迹的报告会,我从中感悟良多,她的哪一种对梦的坚持,对生命的延续,对学生的关爱,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她的眼前虽然是一片黑暗,但她心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阳光;她虽然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平凡,但在我们的心目中她是那么的伟大。

刘芳是一位平凡的老师,但她拥有着太多的不平凡。人生的很多经历,让她更加的坚强,更加的自信,眼睛渐渐的失明并没有让她失去对事业的热爱,从她的述说中,我们都知道那些都是我们身边的点滴,可是我们都没有一个人去重视,没有一个人愿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因为

...
《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