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的生活里,我们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通过对事迹材料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特定事件或活动的背景和动因,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张子权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张子权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1
全国模范法官陈利东庭长在会上用最朴实的话语讲述了自己常怀“五心”,不负使命,投身法院工作的点点滴滴,为广大青年干警树立了榜样,也激励着我们去做好、做强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为这个光荣的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学习陈利东庭长的先进事迹,结合本职工作,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守住初心。陈利东庭长常常教导我们庭上青年干警要时刻怀民于心,用真心为百姓解忧。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助理,为民情怀就体现在每一次接听当事人来电的语气中,每一次会见当事人的微笑中,每一次开庭审理的细节中,这些日常工作的平常事或许并不会影响我们对案件的公正审判,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的司法温度。
二、敬畏法律。“唯有事实才会掷地有声”。这是陈庭长时常对我们讲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刑事法官,对案件负责、对事实负责是对法律的敬畏,也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只有严谨细致、敬畏法律,把考虑到的每一个案件事实,都要穷尽手段查清楚,这不仅是对法律的敬畏,对被告人的负责,也是为了把自己手里的工作做踏实,把自己的生活过踏实。
三、勇于担当。刑庭案多人少的矛盾尤为突出,但是审判攻坚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陈庭长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履职尽责、勇挑重担,带领全庭团结一心、不断前行,多次获得省市法院一致好评,也时刻激励着我立足本职工作用奋斗展现热爱,用行动捍卫正义,用公正诠释担当,做一名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群众检验的法院人。
张子权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2
7月底,飞行部重庆直属中队组织参加了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先进事迹报告会,中队认真总结领会刘传健机长先进事迹的精神和启示,结合当前飞行部飞行作风整顿研讨活动“三个论坛”:大中队长谈管理作风、基层书记谈队伍建设、飞行作风大家谈,进行了心得撰写。中队整理筛选一批好的文章供分享交流,从而进一步锤炼飞行作风,夯实安全基础。
据中国民航局西南地区管理局官方通报,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执行重庆—拉萨航班任务,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民航西南局、四川监管局已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
5月14日,手机上一则看似平常的新闻推送让我震惊不已,短短的新闻牵动了大家的神经,而我作为一名副驾驶,一名业内人士更是深知这条新闻意味着什么。而后7月26日我有幸在公司组织下参加了英雄机长刘传建先进事迹报告会。更是对这件事有了全新的看法。
毫无疑问这是民航史上“史诗级壮举”。机组、公司、局方、军方、空管、四川机场集团、成都市第一医院等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完成的壮举!机组训练有素,英勇果断,地面通力配合,军方开启绿色通道都成为这件史诗级壮举必不可少的一环。
作为一名副驾驶,一名驾驶舱里的机组人员。在最初的震惊,事后的了解过后,我们更得反思总结。是什么塑造出了英雄机组,而我也是无数机组中的一员,能否在日常航班生产中圆满完成任务,在危急情况下化身为乘客的守护者!
刘传建机长说当时机组没有丝毫慌乱,而是严格按照程序驾驶飞机紧急备降。每一个判断、每一条指令、每一步操作都严格按照手册和预案执行。这正与公司要求的五严不谋而合。我们作为一个庞大体系中的一员,正是要将公司“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技术精湛、身心健康”的安全文化融到身体里,同时严格执行局方和公司提出的五防五严。加强作风建设,牢记“八该一反对”。
现在尤记得师父们的教导,飞行就是飞的“准备”。每一段飞行都得做好充分准备,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都烂熟于心。使安全理念深入骨髓,飞行操纵变为肌肉记忆。愿自己在航班生产中不断锤炼,向英雄机组看齐!
张子权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3
23岁的北京女大学生张晓君,用中国妇女特有的温柔、善良扬起了一个盲人的理想风帆,用坚毅、执著,帮助双目失明的丈夫史光柱创造了当代中国史上的五个“第一”: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第一位演讲超过2500多场次的新中国英雄,中国第一位英模作家,解放军第一位有创作成就的盲人诗人。
史光柱先后出版了《我恋》、《背对你,投下黑色的河流》等6本诗文集,有的作品还被翻译成俄、法、英等语种广为传播,并荣获“鲁迅文学奖”等全国各类文学大奖15次,由他作词并演唱的《小草》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走进千家万户。
1990年他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91年被国家机关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1993年底,中国作家协会专门召开了史光柱作品研讨会,首次提出“史光柱诗歌现象”。2008年9月,史光柱受邀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受到了胡锦涛等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
在和平与发展的浪潮声中,史光柱始终坚守英雄本色,将全部心血投入到文学创作和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中,用一颗博大的爱心为人间送温暖。先后为1000余名生活无助或绝望的残疾人送去温暖和希望。他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精神偶像,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活的战场上一样做英雄。”
在没有鲜花掌声的日子里
婚后的日子,并不像史光柱作报告那样走在鲜红的地毯上、接受万人仰慕、鲜花、掌声。史光柱老家在云南马龙县一个贫困的山村,父亲在得知史光柱双眼失明后的第24天忧郁而死,母亲也因遭受不了如此重大的双重打击精神失常。
虽说在谈恋爱阶段史光柱已坦言家庭的困境,但张晓君第一次随史光柱回到云南老家时还是被吓了一跳:3间低矮的土坯房脏乱不堪,神情呆滞的婆婆时而清醒时而疯癫,史光柱7岁的弟弟嗷嗷待哺,眼前的这副窘境使从小生活在京城、从未吃过苦头的张晓君心里萌生了一丝怯意,她甚至有了马上逃回城市的冲动。
然而,冷静下来之后,她觉得既然已经嫁给了史光柱,就应该和他一起承担家庭责任。第二天,张晓君就带婆婆去看病,经检查,史母竟然患有精神分裂、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妇科等6种疾病!此后,只要手头的钱稍稍宽裕,张晓君就带婆婆去治病,而史光柱弟弟的学费、生活费,她也都承担了下来。
1989年,史光柱完成学业后,张晓君带着他回到北京安了家。因为没钱买房子,他们只好住在一个半地下室里。就在这一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孩子断奶后,为了赚钱维持家用,张晓君就将其送到了父母家代养。
史光柱的工资不高,这些年来,他不仅没有伸手向国家要过一分钱,而且从没接受过任何救济。维持两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已使张晓君有些力不从心,令她更为矛盾的是:自己的丈夫也是残疾人,也需要社会帮助,但他每月必须留一定份额的工资帮助社会上那些生活无助、没有生存能力、十分贫困的残疾人,长此下去这往后的日子还咋过?可每次听完丈夫的解释,再阅读那些残疾人寄给史光柱的信件,她的眼睛湿了。于是,她不得不一次次抹着眼泪从抽屉里拿出钱来递到丈夫手中。
1996年的一天,张晓君用商量的口气跟史光柱说:“我想把工作辞了,自己单干。”听张晓君这么一说,史光柱心里也很难受。金钱,对这个经济处在十分困难之中的战斗英雄来说同样有着诱人的魅力,但当财神真的降临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