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陆续出炉,网上也传出了13岁的孩子被清华录取的新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品读360网和大家分享的清华大学回应13岁神童被保送事件,2022高考心得体会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达州一13岁神童王某某,达州市通川区人,以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提前保送清华大学,成为中国最牛学霸”。
6月20日,上述消息在达州本地网络传开。
不过,红星新闻记者分别向通川区和科学技术局及清华大学招生办求证,上述消息并不属实。通川区和科学技术局表示没有接到相关信息,而清华大学招生办表示,目前没有项目能录取13岁的孩子。
6月20日,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网传消息由某网友发出,并附有一张女孩子的图片。达州市、13岁神童、全省第一、提前保送、清华大学、学霸…一个个流量词汇很快引发关注。
是否为真?6月21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达州市通川区和科学技术局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视频中的13岁高考学生,不排除有人恶搞的可能。
随后,红星新闻记者通过私信联系到信息发布者,获得的回复为“假的,娱乐,莫当真”。记者梳理该网友发布的信息,其IP地址为四川达州,通过其空间的多个视频和留言信息分析,信息中的女孩图片或为其大女儿,其曾在留言区回复网友,“这是她的目标”。
6月23日,红星新闻记者又联系上清华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在高考成绩还未出来之前,清华大学有五大科目竞赛相关的保送生项目,但是,“现在没有项目能录取13岁的孩子了”。
2022高考心得体会1
首先,我先强调一下笔记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重点和点。
我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在和错误作斗争。高考不排斥原题或相仿题。今年全国卷文综第12题考查五行,其实就是以前错过的题,但很多人再次丢掉4分。试想,如果做了很多套卷子却不订正,不改错,就只能算是原地踏步,你仍然在固守会的东西,却没有及时纠偏。因此,改错十分必要。
改错拒绝盲目,我认为它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
一、节省时间。很多同学经常花大节公共自习改错,往往挤压了练习和复习的时间。为避免费时,改错时可以回避低级失误,可以只改一种经典解法,自己不会的解法,可以改思路,可以粘贴……
二、学会升华。许多同学只是就题改题,我觉得这只是改错的初级阶段。哲学上讲普特原理,由特殊性到普遍性,这在启示我们举一反三,归纳总结。比如节能减排,贸易摩擦,新农保等专题都可自己总结出固定的思路。
三、善于迁移。看到以前的错题,要想到为什么错,想到出题人还可以怎样设陷阱。比如数学三角函数中运用均值不等式等号出错,要明确等号成立条件,再想想下次还有什么注意的地方。
四、及时复习。自己总结的笔记极其珍贵,万不可改的时候欢天喜地,改完之后弃如敝屣。自主复习期间复习笔记时间极为有限。高一二的笔记尽量在一二轮复习时看完,三四轮复习随纠随看,制定好计划。可在每次月考前看,可在每周末看,视情况而定,但绝不可浪费过去的心血。
2022高考心得体会2
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以前的自己越来越渺小,视线的模糊,是远方的路在招手。——题记
你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随着知识的增加我们的成绩没有上升反而下降。真应了那句机遇挑战并存。我们在不停的懊恼,没有成功时的得意,我们迎来了失败时,别人的冷眼。多少人想说一句,生活节奏这么快,你们怎么能用,同样的标准来看我们呢?
百花齐放,我亦盎然。
每一段路程起跑的时候,我们平等。这条赛道很漫长,你永远不知道,谁是最终胜利者。你暂时的遥遥,永远不能代表你会成为东方不败,可我们已经赢得了足够的喝彩;你只是不够出色,却已尝遍旁人的暗讽。胜利者在春天的花园里开得正艳,平庸者也可占有一席之地。这个花园不论芬芳。
星光黯淡,何似明月
古人思乡为何独钟明月,因为“月有阴晴圆缺”啊。月在天上注视着世间冷暖,千年兜转,她依然没有看懂世界,人心易变。她要改变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逐渐理解为什么锦上添花永远比不上雪中送炭。
逆流而上,一叶扁舟
心还在?冷暖自知。不愿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不愿被绳索禁锢。不在为了一句鼓励而欢呼雀跃,也不会因为别人的针锋相对而耿耿于怀。若天不容,则逆天而行。
十里河花到三秋桂子,素雪皑皑成春风拂面。地狱和天堂只有一步之遥。不要轻易评判是天使还是恶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