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一篇精彩的作文,一定缺不了我们平时的练习,经过了大脑的语言组织和构思,我们能够得到一篇合格的作文,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中秋节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一中秋节作文篇1
中秋节在从前是个几乎与春节相当的大节,合家团圆,气氛非常热闹,现代都市版的中秋风俗。身处现代化的城市,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场景,中秋节“异化”到了只剩月饼,没有喜庆,甚是可惜。何不尝试过一个采纳传统习俗的现代版中秋节呢?
登高揽月
大都市里现在最不缺的是高楼。住在高层的自然可邀约亲友对月玩赏,关了灯,让看得见月亮的房间撒满清辉。或者可去酒楼赏月。金茂大厦87层是上海离月亮最近的餐厅,差点就可以与月亮碰杯,而在和平饭店顶层的露天酒吧可邀月共饮,浪漫非凡。
月夜游江
月夜游江也是中秋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在外滩或浦东滨江大道闲坐品茗喝咖啡,看着江中之月与天上之月相互呼应,是情侣们约会的好时刻。中秋节那天,黄浦江上还将有彩船大巡游,不可错过。如果到水乡古镇夜游,乘着游船去追水中之月,岸上的人看到你们已在水月中,而你却觉得月亮总是离你那么一点点,也很有意趣。
中秋赏灯
豫园是老城厢传统中秋聚会的好去处。先在得月楼预订一桌中秋宴,寓意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典的九曲桥湖心亭赏月是不成了,中秋节将成“浦江月·中华情”晚会会场,但豫园商业区的各色彩灯中,有许多古色古香的灯彩,还有原汁原味的江南民间艺术表演,热闹程度也同以前的灯会一样。当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人还习惯到南京路去看灯,那么,不妨再试一次中秋看商业区的辉煌灯火,或许心境会不一样。
月夜行街
在上海的月夜,结伴漫步街头,看一年之中最大最圆的月亮,看商业楼的剪影,看快乐的人群,走累了在公共绿地小坐,饿了按旧俗分吃块月饼,或走进小店吃碗桂花糖芋艿,还可以给朋友发个“节日快乐,我正在街头乐着呢”的短信,将传统习俗进行到底。
阿细跳月
现在的城市青年晚上也喜欢跳舞,跳迪斯科、拍拉拍拉、街舞,趁中秋圆月之夜,走出迪厅,约几个年轻男女朋友,学苗族“阿细跳月”,到人民广场或绿地广场跳月光舞,真正释放心情,相信这夜将会创出新的时尚。
月下赏桂
中秋月下赏桂是古代文人的风雅之举。桂林公园04年中秋夜曾再现盛唐赏桂风俗,但要全盘唐装,而且限额1000人。大观园的桂花园和东方绿舟的桂花可以白天观赏,晚上只适合有车族。桂树最多的是上海植物园,有一万多株,交通也方便,中秋还将开赏桂游园会。住进松江花桥的青青旅游世界里,可以闻到许多百年老桂弥久的馨香,不过消费水平较高。
一中秋节作文篇2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打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中秋节作文篇3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