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需要认真书写,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占分比最大的一项,我们一定要用心对待,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篇1
【题目】
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后世博会的塔,它至今仍是法国巴黎的象征。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博会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的是“新的起飞之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是“海洋:未来的财富”;新千年第一届世博会今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是“人类·自然·技术”,我国也将参加。
最近,我国政府宣布支持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请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范文】
20世纪结束的钟声即将敲响,人类就要迈入千变万化、不可预知的21世纪的长廊。如何面对这纷繁芜杂又飞速发展的新世纪?我们人类应如何操控自己未来的命运?相信这应该引起我们世博会组委会的关注,并在世博会上将这一内容予以凸现。
因此,我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的是:“科技与人文,比翼齐飞”。
人类从诞生起,便拥有了两件武器:科技与人文。从最早的钻木取火和刻石凿壁,到现今的计算机技术和日益发达的人文科学和人类文化,人类从中不断受益,并借着这两件武器产生的强大助动力,从茹毛饮血来到了信息时代。两者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两者的关系也就如天平的两端不能偏废,缺一不可。尤其对于现今的形势来说,科技与人文的比翼齐飞更显重要。
这是加速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当今时代,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人类基因组工程、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各种绝症的攻克等等,这所有的发展都是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体现,给人类以希望和生存的动力。同时,科技的发展又给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带来巨大的冲击。克隆技术能否施之于人类,基因科技会否被乱用而带来灾难,这种种疑问给人类带来了不小的不安和惶恐。这时,人类便急切地需要人文科学来独当一面,解决人类发展道路上的种种困惑,扫清思想道德上的障碍,就如当年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两者的同等重要性和互补关系可见一斑。
这又是提高全人类素质的必然需要。大千世界究其本原是一个个个体———人的组合。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个人的作用不能视而不见,个人的素质也亟待提高,从而带动全人类素质的提高。这样的任务对于那些发展中国家尤其严峻。这就要求对个人加强“两个文明”的建设,用科技和人文———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正确的世界观武装人,使人成为完美的人。“只要人是完美的,世界也是完美的”。这一厢情愿的美好理想,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了配合上述的确立和体现,世博会可以重点建造“科技与人文———人类的翅膀”展馆,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以科技与人文的发展和关系为线索,回顾人类的发展史,展望地球的前景,藉此吸引和参观者。各国还可自设展区,介绍本国的科技和人文情况,为各国互相了解打开一扇扇窗口。相信经过这样的努力,“科技与人文,比翼齐飞”的观念,必将深入人心。
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篇2
【题目】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包括痛苦。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最惨烈的苦痛最终亦能催生出心灵的芬芳。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领略过的滋味,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人的傲骨不灭,他们不屈的灵魂成为奸恶小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一切还没有结束。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呜鸣,但他们生命的内涵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散发出永不消失的阵阵余香!
我的目光再一次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理应追求高远,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像华兹华斯所写:“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痛苦。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遗留与延续。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人生一切都有可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关于梵高的。只见《麦田里的乌鸦》掠起扑棱棱的翅膀,朝着乌沉沉的黑暗群飞而去,无比惨烈的叫声震荡荡地在空中回响......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篇3
【题目】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范文】
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多滋多味的中国味。
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中国味是什么?
中国味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对恋人的思念,她在帘卷西风中,人比黄花瘦地等待着,她对明诚的等待坚如磐石,衣带渐宽终不悔。无言的爱孕育那份心酸,中国味是无尽含蓄的等待。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黄州惠州詹州”的淡然。乌台案平息后,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划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接着,爱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腾不息的乌江,你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复返。你自人愧对江东父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中国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针,终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贞。在蒙古铁骑入侵,国破家亡,在惶恐的滩头,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虏,他们威逼利诱你投降,你只选择了
...